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54篇
综合类   14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自制的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剂(SAP)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AP吸水前后形貌变化,探究了SAP施用量对土壤持水性能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AP在土壤中吸水膨胀后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最大水分含量较不施SAP显著提高19.1%~67.6%,同时降低了前3天土壤水分蒸发速率。轻度(60%~70%田间持水量)和中度(40%~50%田间持水量)水分胁迫下,施用0.4% w/w SAP处理冬小麦总根长提高15.9%和24.7%,根系活力提高29.6%和43.5%,但充足供水(75%~90%田间持水量)时施用SAP对冬小麦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因此,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剂施入土壤后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7):67-71
为探讨土壤颗粒组成对微形态特征的影响,选择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潮土类三种质地土壤(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样品,分析其微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颗粒组成对土壤微结构、粗细颗粒分布、颗粒大小与圆度等产生明显影响。壤质、粘壤质土壤表层形成了利于农业生产的团粒状微结构,向下层逐渐变为囊孔、孔洞、孔道等微结构类型,砂质壤土全剖面为单粒状微结构。壤质、粘壤质土壤粗细颗粒分布类型为斑晶嵌埋型,砂质壤土则为粗单一颗粒类型。土壤中粗颗粒均以石英为主、细颗粒均为分离斑点双折射类型,但砂质壤土中粗颗粒粒径较大、圆度较小。壤质、粘壤质土壤偶见土壤动物排泄物、胶膜等形成物。  相似文献   
4.
作为山东第一大湖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路线,近年来,南四湖菹草泛滥严重,引发水质污染和河道阻塞等生态问题,对南水北调工程构成季节性威胁。因此,科学地提取湖区中的菹草,明确其时空变化特征对后续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MODIS MOD13Q1 16d合成数据提取的南四湖不同地类的NDVI时序曲线的特征差异及物候信息,结合Landsat系列数据监督分类的结果,借助决策树及遥感动态监测手工阈值设定方法,对多年间湖区菹草群落分别进行提取,探究菹草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起,南四湖菹草群落面积呈大幅增长趋势,由1988年的25.22km~2上升至2018年的171.46km~2,且由湖岸地区蔓延至湖心,占湖区面积比由3.61%上升至24.55%,尤其是微山湖最为明显。年际尺度上,菹草已由普通优势种演变为湖区绝对优势种。经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菹草面积与湖区营养盐和富营养化程度等指标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0.8(P<0.05),相关性显著。南四湖菹草的泛滥现状对南四湖生态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大治理力度以防其对南水北调水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该文以2001—2015年聊城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2001—2015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在2007—2009年属于失调衰退型,依次表现为严重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2009—2015年间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依次表现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7.
滨海湿地不同群落对土壤磷的有效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群落对土壤磷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柽柳、碱蓬、芦苇、棉花4种典型群落的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差异及磷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上,各群落土壤全磷在20 cm以上缓慢递减,20 cm以下波动上升;0~5 cm表层全磷含量在0.55~0.65 g kg~(-1)之间。速效磷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由表层及深层逐渐递减,表层土壤速效磷为棉田碱蓬柽柳芦苇。垂直剖面上,深层土壤磷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表层变异系数,且速效磷变异性高于全磷变异性。研究区土壤磷供应强度较小,磷有效性最高达0.94%;棉田受有机肥的影响在10~20 cm土层形成极高的磷有效性,芦苇通过根际土壤磷素的耗竭效应与累积效应,减少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降低了磷有效性;碱蓬土壤较高的pH值有利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磷有效性。棉田土壤磷受灌溉、施肥、耕作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为高变异高有效类型;碱蓬群落磷有效性高,植物吸收利用相对较少导致其为低变异高有效型;而芦苇群落为低变异低有效型。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位条件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半干旱区固定沙丘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省神木市生态协会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以固定沙丘12 a龄人工长柄扁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小区,使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2018年7—10月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坡位条件下长柄扁桃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坡顶与坡上0—3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坡中(上、下)与坡底表现为类似S形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上)坡上≥坡顶坡中(下);(2)坡底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强变异性,其他4种坡位条件下为中等变异;(3)不同坡位条件下蒸散发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下)坡上坡中(上),坡上属强变异,而坡底则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不同坡位条件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及蒸散耗水具有重要影响,坡底土壤含水量及蒸散发量均最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9~2008年聊城市土地资源和人口的相关数据,采用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聊城市自然资源与人口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总体趋势下滑,林地、园地和城乡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缓慢增加,根据土地资源与人口的互动关系分析,得出聊城土地资源还能够承载市现有人口,但对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数据的光谱特性研究和盐碱地信息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遥感手段实现对盐渍化土地退化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10 a来盐碱地呈现重度盐渍化加重的趋势,2007年较2003年加重趋势要比2011年较2007年加重趋势大,而2011年加重趋势趋缓,但比2003年要重,土地退化明显,即土壤盐渍化有持续加重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孤东油田的不断建设忽略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海区域卤水晒盐和养殖池塘的建设上;轻度盐渍化区域面积也不断增加,与人工灌区的开挖,引入黄河径流及水利工程措施有关。人类活动对土壤盐渍化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