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3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林业   94篇
农学   863篇
基础科学   1371篇
  752篇
综合类   3697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2352篇
园艺   466篇
植物保护   470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549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10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沉默PDCD10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与对照相比,过表达PDCD10后感染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显著促进FMDV复制,进一步,PDCD10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以及NF-κB的激活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信号分子转录,最后还发现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下游ISGs转录。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PDCD10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旨在对布鲁氏菌BAB-RS25305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以及纯化,并探究其对细胞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所提供的BAB-RS25305基因序列(登录号:NC-007618.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出BAB-RS25305基因片段并连接至PMD19-T载体,将构建好的PMD19-T-BAB-RS25305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经HindⅢ、EcoRⅠ双酶切后将产物连接至pET-32a载体,然后转入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并且纯化重组蛋白BAB-RS25305,将纯化后的蛋白以终浓度为50μL/mL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因子NLRP3、caspase-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BAB-RS25305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在32 ku左右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用BAB-RS25305重组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24 h后,发现与PBS对照组相比,BAB-RS25305重组蛋白试验组能够显著提高NLRP3以及caspase-1的表达。说明布鲁氏菌BAB-RS25305基因能够触发宿主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为揭示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以及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异位保存的57份野苹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数值型性状和27个果实描述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变异系数、分布频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63%~60.32%,平均值为31.84%,16个数值型性状中以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描述型性状分布频率表明,野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外观评价优于果实内质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果实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的总计贡献率达80.785%,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性状和果实总黄酮含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果实特性有关,第3主成分与果形因子有关,第4主成分与果梗性状有关,第5主成分与果实品质有关,第6主成分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有关,第7主成分与花的性状和果实品质有关;16个性状以聚类的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其中Ⅰ、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良的选育品种,培育出优质及耐贮藏的苹果,第Ⅱ类群可以提供宝贵材料作为选育高黄酮含量的野...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不断入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使大量分布式电源入网并能使电力系统保持稳定,就需要对交直流混合微网功率进行控制,使得微网功率保持稳定。因此,文章就以电力电子变压器和交直流混合微网为基础,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下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运行模式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对混合微电网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采棉机行走机构的控制运行具有大延迟、大惯性等非线性特点,给采棉机高效快速采摘棉花带来很大困难,影响采棉机行进速度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此,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基于模糊理论设计了能够对采棉机行走速度进行控制调节的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建立了采棉机行走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得出: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相比常规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具有超调量小、响应时间短及鲁棒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新疆机采棉花实现叶片快速脱落需要的温度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机采棉的快速推进,籽棉含杂率过高导致清理工序过多及纤维不必要的损伤。新疆棉区棉花生长后期的热量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喷施脱叶催熟剂是改善原棉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研究采用分期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方式,探讨了温度变化对棉花叶片脱落率的影响及实现棉花叶片快速脱落需要的温度条件。结果表明,在喷施脱叶催熟剂后(7.0±1.0)d内,棉花叶片脱落率最高,达55%~79%,且与最高温度和每日≥12°C有效积温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若要在喷施脱叶催熟剂后(7.0±1.0)d内实现55%的叶片脱落率,则应满足该时间段最高温度大于27.2°C、每日≥12°C有效积温大于7.0°C·日的要求。因此,喷施脱叶催熟剂后(7.0±1.0) d内是实现良好脱叶效果的关键时间段,期间的最高温度和每日≥12°C有效积温则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除持续强光导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外,强闪光也能够影响光合功能,但规律和机制尚不清楚。为研究强闪光对喜光植物棉花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选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陆早45号为材料,于强闪光处理(20,000μmol m–2 s–1, 300 ms,间隔10 s,处理时间持续30 min)前后分别测定叶绿素荧光、P700和气体交换。结果表明,强闪光处理后不仅有活性的PSI (光系统I)反应中心含量下降,同时PSⅡ (光系统Ⅱ)电子传递活性也受到限制。与对照相比,强闪光处理后PSI的ΦND (PSI供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量子产量)下降,ΦNA (PSI受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量子产量)增加,暗示强闪光能够抑制PSI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强闪光处理不仅使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明显下降,而且非光化学猝灭和ΦNPQ (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也降低;但是,ΦNO (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明显增加,表明强闪光导致热耗散降低和PSⅡ失活。此外,强闪光处理后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但细胞间隙CO2浓度增加,证明强闪光处理后同化能力的降低不是气孔限制导致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强闪光处理不仅抑制PSI活性,而且导致PSⅡ失活和可调节性热耗散下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强闪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辽河流域玉米籽粒脱水特点及适宜收获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流域处于中国东北春玉米区南部,积温资源相对丰富,在该区域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具有较好的热量资源基础,但区域内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机械粒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偏高等质量问题突出。分析区域内主推品种的籽粒脱水特征、基于热量资源条件确定机械粒收的适宜时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途径。2017年选择该区域主推的29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在开鲁县和铁岭县开展了籽粒脱水动态观测试验。结合流域内常年春玉米播种日期、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籽粒脱水积温需求、历史气象数据等分析结果,建立不同品种在辽河流域适宜机械粒收时期的预测方法。结果显示, Logistic Power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春玉米籽粒含水率变化过程。不同品种籽粒实收含水率与模拟含水率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16 (n=45),均方根误差RMSE为1.217。研究建立的不同品种籽粒含水率模型具有极佳的区域适用性,以2017年国审的4个宜机收品种及流域内2个主栽品种研究,明确了不同品种适宜机械粒收时期的分布规律。国审品种中,德育919和京农科728自播种至籽粒含水率降至25%活动积温需求低于3200°C d,在辽河流域大部地区可于9月中下旬达到高质量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要求。泽玉8911和吉单66积温需求低于3400°C d,可于10月上中旬在流域内实现机械粒收,较上述德育919和京农科728晚10~20d。而当地主栽的辽单575和京科968脱水至适宜籽粒含水率的积温需求较泽玉8911和吉单66多200°Cd,无法在当地常规收获期实现高质量的机械粒收。本研究检验了基于LogisticPower模型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在区域分析应用中的精度。通过比较国审宜机收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变化、成熟和脱水的积温需求以及适宜机械粒收日期的空间分布规律,更新现有品种有助于在辽河流域实现常规收获期内的高质量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检测识别技术对红提葡萄进行分级,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摄像传感技术对红提葡萄的主要分级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检测,替代传统的人工分级方法,可以解决人工分级所面对的各种局限性与缺点,如过度依赖主观性、易疲劳等。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红提葡萄进行分级检测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