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9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总计173种,其中灌木植物130种,分属于55科、93属,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总共19种植物,占所有干旱河谷灌木种类的14.6%。草本共计43种,总计21科,37属,菊科最多为10种,占所有草本种类的25.6%;主要灌木物种数是草本植物物种数的3.02倍。主要灌木前18个物种重要值的总和占总重要值的70.87%,主要优势树种有河朔荛花、西南野丁香、胡枝子、酸枣和红花岩黄蓍等;不同坡面坡向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不相同。凸面灌木物种数最多,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最大,平面的Gleason指数最大,而对于草本植物和灌木具有相似性,物种数凸面和平面最多。半阴半阳坡的灌木物种数为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0.77%,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是半阴半阳坡的最大,只有Gleason指数阳坡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白龙江上游主要5种灌丛类型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大于其它灌丛类型,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最差;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的初渗率在3.68~44.13 mL/min,稳渗率在1.05~4.71 mL/min,总体上是杜鹃灌丛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灌丛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灌丛中华柳(Salix cathayana)灌丛臭樱灌丛;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入渗总量和孔隙度呈及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及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农用地膜,采取不覆盖、直接覆盖不同地膜和使用地膜在棚内搭建小拱棚等5种方式,观测比较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生长情况及产量、商品菇比率等。结果:覆盖地膜和使用地膜在棚内搭建小拱棚的方式能有效提高羊肚菌产量,其中在低海拔的陇南种植地以覆盖黑色地膜和使用白色地膜搭建小拱棚两种方式的种植效果较好,而在高海拔的舟曲种植地则是以白色地膜搭建小拱棚方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5.
霍怀成    曹秀文    刘锦乾    王飞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王若鉴    要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64-72
为明确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不同次生林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地区红桦和辽东栎2种主要次生林各器官(根、主干、各级枝、叶片)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和K含量以及各元素之间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2种次生林叶片含水率最大,红桦各器官含水率在34.09%~59.01%,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一级枝>根>二级枝>三级枝,辽东栎各器官含水率在33.98%~52.66%,叶片>根>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四级枝,叶片含水率均最高,其次为根,枝级越高含水率越小。2)2种次生林叶片的C、N、P、K含量最高。辽东栎C含量在387.19~529.64 g·kg-1,叶片C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含量相差不大,C属于弱变异。N含量在5.03~19.54 g·kg-1,从大到小依次是叶片>三级枝>四级枝>根>二级枝>一级枝>主干。叶片P和K含量也是最高,除根的K含量以外,其他器官都表现出2种元素含量从形态学的下端到上端依次增加。N与K含量呈显著性相关,P变异系数较大,属于强变异。红桦C、P和K变化一致,除根以外,从主干到叶片3种元素含量依次增加,P含量从根到叶片依次增加,C变异系数最小属于弱变异,K含量属于强变异。3)2种次生林叶片的C:N、C:P、C:K和P:K最小,N:P最大。红桦叶片的N:K也是最小,C:N与N:K呈显著性负相关,C:P与N:P以及C:K与N:K呈显著性正相关。辽东栎的N:K除叶片,从根到四级枝依次减小,C:P与N:P呈显著性正相关,C:K与N:K和P:K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地表步甲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探究地表步甲对森林生境的选择倾向,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及地表步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罐法在人工云杉林(RPA)、人工油松林(RPT)、次生阔叶林(CPB)、次生针叶林(CPT)和原始云杉林(YPA)中采集地表步甲,室内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类群优势度、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共采集地表步甲2 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其中分属于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的步甲数量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3.16%,16.33%,13.19%,12.00%和10.42%,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地表步甲个体数在RPA中最多,在YPA中最少,且RPA生境中地表步甲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森林生境;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地表步甲类群数均以YPA中最多,RPT中最少。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在各生境类型中的大小顺序为:YPACPBRPACPTRPT;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各生境类型中的排序为:YPACPBCPTRPARPT;Simpson优势度指数(H)以RPT最高,CPT次之,YPA最低。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T与RPA间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为极相似;YPA与RPT中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低,为极不相似。【结论】地表步甲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受生境类型的影响,人工林和次生林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尚未恢复到天然林的水平。因此在提倡森林恢复的同时,保护天然林免受破坏是保护地表步甲群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肃南部不同密度云杉人工幼龄林的径级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和土壤理化特征,探讨林分最佳留存密度,以期为人工云杉林的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定样地调查、角尺度研究及分层取样分析的方法,设置7种不同林分密度(850,1 060,1 350,1 550,1 750,2 300和3 000株·hm~(-2))人工云杉幼龄林(林龄30~40年)样地28块,测定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冠幅、角尺度等林分结构以及土壤密度、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各指标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冠幅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平均树高则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密度林分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均呈现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峰值径级随着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胸径处于12~24 cm树木的频度较高而DBH24 cm和DBH12 cm的树木很少;采用角尺度研究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林分角尺度值随着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林分密度≤1 550株·hm~(-2)时为随机分布,林分密度1 550株·hm~(-2)时为均匀分布;林分密度是影响云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的关键因子;中密度(1 550株·hm~(-2 ))时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土壤密度最小,表层(0~20 cm)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都最大,土壤理化特性均优于过密或过疏的林分。【结论】林分密度与林分结构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中等密度(1 550株·hm~(-2))利于保持较好的林分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是甘肃南部云杉人工幼龄林分的最佳留存密度。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市北山九州台主要造林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0℃、35℃、40℃和45℃高温胁迫处理后,测定分析其叶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A)、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柠条叶片MDA含量持续增加,说明高温胁迫使柠条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AS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温胁迫下柠条可通过提高SOD和POD酶的活性来清除自由基,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但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胁迫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SA和脯氨酸对增强柠条叶片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柠条适应高温逆境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干旱河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和荆条(Vitex negundo)等主要人工林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白龙江干旱河谷6种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刺槐、狼牙刺、华西小石积、酸枣和荆条土壤C∶N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6种植被类型土壤C∶P、N∶P平均值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我国平均水平。6种植被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化学计量和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的为河朔荛花,其次为荆条,再次为刺槐,因此推荐选择上述3树种作为白龙江干旱河谷造林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0.
以羊肚菌六妹菌株6611和梯棱菌株M2018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培养的方法,研究了11种碳源、7种氮源对2种菌株菌丝生长、菌核形成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的菌种制备、液体培养条件优化以及相关功能性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2种菌株的菌丝在供试的碳源、氮源中均能生长.其中菌株6611,在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D-半乳糖、硝酸钠、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较好;在山梨醇、乳糖、D-半乳糖、淀粉、硝酸钠、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核形成较多且以近边缘分布的黄色、褐色小颗粒的形态居多.菌株M2018,在麦芽糖、淀粉、葡萄糖、乳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较好;在山梨醇、D-核糖、D-半乳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核形成较多且以分散分布、近边缘分布的黄色、褐色球状或块状的形态居多,在尿素培养基中无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