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自然生态,为人们创造更加理想的生活环境。本次研究提出了引进新技术、完善产业结构、构建高质量林业生态系统等方法,最终发现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要进行林业生态修复。总而言之,林业生态修复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关键作用,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又能有效促进林业生态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林业价值,促进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针对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全面加大经费、人才及技术方面的投入与支持,规范工作开展,完善防范控制方案,致力于构建和谐生态系统,从多个方面解决防治工作问题,提高防治水平。在科学合理的对策指导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将得到显著改善,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本文将简单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对策展开探讨,但愿能为林业发展起到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4.
兴隆山马麝资源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兴隆山马麝资源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负增长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山林区的马麝主要生活在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少、避敌条件好的生境中,此种生境种群密度最高,可达42.88头/km^2,平均种群密度为23.40头/km^2;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24.33%;种群结构中,雌雄性比约为3:2,年龄在2~5龄间居多,仔麝平均每胎产仔数为1.14头;马麝种群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偷捕盗猎违法行为所致。同时,提出了几点兴隆山马麝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1试验区概况 1993~1997年兴隆山保护区内马麝种群保持在5 000~6 000头,大部分地段达到或超过其食物容纳量,出现了种群自然衰退迹象.为了调整合理容量,科学利用马麝资源,于1997年11月底开始,在兴隆山和水岔沟进行了成体马麝的猎捕与利用试验.兴隆山试验区范围包括凡车沟、新庄沟、谢家岔、马场沟阳坡等,面积6.6 km2,马麝种群约355头.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害虫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上进行虫情监测,生物防治,应用营林措施,保护天敌资源和加强科学研究等综合治理对策来达到控制害虫种类和种群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分析封山育林的生态功效与麝资源锐减的原因,阐述封山育林在马麝物种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封山育林有利于恢复栖息地,丰富食物,和实现林地恢复和资源保护,是马麝物种保护的优选。  相似文献   
8.
9.
榆中贝母(Fritillaria yuzhounensis)是兴隆山保护区的特有的药用植物。本文主要描述了榆中贝母在该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及其生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了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种类,重点从5个方面论述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