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9篇
农学   318篇
基础科学   22篇
  94篇
综合类   709篇
农作物   13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REM(Reproductive meristem)基因家族编码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棉花中未见报道。【方法】基于陆地棉基因组数据和公共数据库中的转录组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陆地棉REM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鉴定,并对该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陆地棉REM基因家族包含79个成员,分布在25条染色体上,可分为5个亚组。每个成员编码的蛋白质至少含有1个B3结构域,大部分定位在细胞核。基因上游2 kb序列中存在激素及胁迫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REM基因在胚珠或纤维中的表达量较其他组织更高。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显示,29个基因响应棉花冷、热、盐或干旱胁迫。对6个基因在纤维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已发表的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明确了REM基因家族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系统进化特征,根据转录组数据初步揭示了该家族基因在生长发育和抗逆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覆膜与无膜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在时间维度上以及空间维度上的运移规律,为棉花精准灌溉、无膜棉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膜下滴灌和无膜滴灌作为试验处理,采用5TE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数据,采用Voxler和Surfer等软件对土壤水分网格数据进行时空插值、3D可视化以及切片。【结果】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含量整体高于无膜滴灌处理;垂直方向上,膜下滴灌各不同深度土层间的运移加快,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底层土壤(80~100 cm)水分含量最多,而无膜滴灌各土层间的土壤水分交流不活跃,水分主要集中表层土壤(0~20 cm);水平方向上,2种处理的近根系和远根系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时间维度上,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土壤水分消退速率在滴灌前(6月20日)为3×10-4 m3/(m3·d),6月20日至8月11日(滴灌后)维持在30×10-4 m3/(m3·d),8月11日至8月26日增至30×10-4 m3/(m3·d),8月26日(最后1次滴灌)后降低至30×10-4 m3/(m3·d),而无膜滴灌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较为平稳,滴灌前水分消退速率在0.7×10-4 m3/(m3·d),滴灌后为10×10-4 m3/(m3·d)。【结论】覆膜处理能使土壤水分从表层向下运移,底层(80~100 cm)水分最多;而水平方向上,2种处理的近根系和远根系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时间维度上,覆膜处理提高了滴灌棉田的土壤水分的变化波动,使其水分消退速率增加,无膜处理的水分消退速率却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麦叶锈病发生有加重趋势,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叶锈病危害的环保有效途径。用12个小麦品种及35个含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系在苗期接种19个不同毒性的叶锈菌生理小种,通过基因推导和系谱分析发掘待测品种中的抗叶锈病基因,并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进一步验证;在田间接种强毒性混合生理小种,进行成株期病情严重度与普遍率调查,筛选慢锈性品种。结果表明,在石新828、百农3217、济南2号、泰山1号、石特14、晋麦2148、烟农15、小偃6号、温麦6号共9个品种中检测到Lr1Lr26Lr34Lr37Lr46共5个抗叶锈病基因,其中部分品种中发现多个抗性基因。成株期筛选出百农3217、平阳27、济南2号、泰山1号、石特14、晋麦2148、碧蚂4号、烟农15、小偃6号、温麦6号共10个慢叶锈性品种,其中碧蚂4号和小偃6号等品种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探究这些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对培育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是限制华北地区春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关键因子,探究不同时期灌溉对穗粒数的影响,对提高该地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2014—2016年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吐丝后15 d灌水和不灌水对照(CK),明确不同时期灌水对土壤水分变化、吐丝期穗位叶光合速率、穗粒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和关键生育时期缺水的年份,灌水处理可以提高春玉米穗粒数,其中花期灌水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4%~97.0%(2014年和2015年);而在多雨的2016年,各个灌水处理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大口期灌水促进了春玉米营养生长,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但春玉米花期遭遇干旱胁迫仍会降低穗粒数。花期灌水处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干旱胁迫影响,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都降低,但保证了吐丝—授粉—籽粒建成关键阶段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其吐丝期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提高5.2%~32.8%。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充足的土壤水含量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光合速率(P=0.0034)和穗粒数(P=0.0137),但过多降水(降低光辐射)会影响光合作用及籽粒结实。因此,花期灌水是干旱年份保证春玉米穗粒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2017年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条带种植方式下设置了4种不同带间距,分别为D3(50:40,50 cm种6行,空40 cm)、D2(50:30,50 cm种6行,空30 cm)、D1(50:20,50 cm种6行,空20 cm)和对照(常规等行距种植,CK).结果表明,总茎数随着带间距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D 1>D2>D3,成熟期D2处理总茎数最大.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D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分别比CK降低6.82%、11.74%、10.09%和13.07%,成熟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成熟期D2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11.11%、19.28%和25.03%,D3处理叶面积指数最低.随着带间距的增大,冠层内总光截获率降低,孕穗期和灌浆期D3处理光截获率分别比CK低12、9百分点;孕穗期条带种植各处理中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是CK的1.39~4.8倍,灌浆期是CK的1.58~4.65倍.D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比CK提高了5.68%,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比CK提高了2.47%和6.39%.综上所述,条带种植D2处理带间距配置能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丰产、稳产性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河北省各地区生态条件差异大,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丰产、稳产玉米品种较少的突出问题,以当前推广的紧凑型、半紧凑型和松散型玉米为材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对近几年河北省主要推广的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稳产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最适宜推广的品种如下:山前平原区为郑单958、雅玉12和浚单22,高稳系数(HSC)分别为0.85、0.87、0.86;冀东平原区为豫玉23、唐玉15和浚单20,HSC分别为1.02、0.97、0.96;黑龙港地区为蠡玉16、矮秆225,HSC分别为0.95、0.83。本研究为筛选适宜河北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黄瓜分子遗传图谱,对控制黄瓜嫩果白色皮色的QTL进行初步定位。【方法】以嫩果皮色不同的3份黄瓜种质Q8、Q16、Q24为亲本材料,分别配制2个杂交组合Q16×Q8和Q16×Q24及6世代遗传群体。利用色差仪和目测法观测黄瓜嫩果皮色;利用2个组合亲本进行多态引物筛选,进而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嫩果白色皮色的QTL定位。【结果】121对SSR引物在Q16×Q8亲本间表现多态,多态引物的比率为12.2%;126对SSR引物在Q16×Q24亲本间表现多态,多态引物的比率为12.7%。在Q16×Q8组合的遗传图谱中,包含了7个连锁群,74个SSR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2 400.73 cM;在Q16×Q24组合的遗传图谱中,包含7个连锁群,76个SSR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1 623.37 cM。根据构建的连锁图,对黄瓜嫩果白色皮色的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研究,在Q16×Q8组合的7个连锁群上共定位了2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与第3染色体上,第1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解释9.276%的表型变异,第3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解释50.622%的表型变异;在Q16×Q24组合的7个连锁群上共定位了1个QTL位点,位于第3染色体上,可解释68.976%的表型变异。【结论】从Q16×Q8 和Q16×Q24 2个杂交组合中共检测到3个控制黄瓜嫩果皮色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短季类经济作物缺乏,芥菜型油菜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于2017-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引种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以当地传统芥菜型油菜品种大黄为对照,监测了两品种的叶面积指数、角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华油杂62较大黄生育期长约10d,平均叶面积指数高23.36%~36.73%;角果净光合速率不及大黄,N、P、K积累量高于大黄;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延长21d,干物质积累潜值高46.86%;菜子产量较大黄高22.8%~54.0%。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的地理气候环境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有替代区域传统芥菜型油菜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2016-2019年小麦季,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实验站,以石麦15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旋耕+春季2次灌水(RT2);深松+春季1次灌水(ST1);深松+春季2次灌水(ST2);旋耕+春季1次灌水(RT1),测定小麦开花与结实特性、灌浆和农田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耕作与灌水次数对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1次和2次灌水条件下,深松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不孕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比例,ST2和ST1处理穗粒数比RT2和RT1处理2个生长季分别高3.2%和5.7%.1水条件下,深松比旋耕处理有效灌浆期显著延长;2水条件下,降水较多的2018年表现为深松处理比旋耕处理提升灌浆速率;同次数灌水的深松条件下2个处理千粒重和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处理2个灌水次数的处理千粒重也均显著高于同样灌水次数旋耕条件下处理,2个生长季平均高4.8%.采用深松施肥旋耕一体化作业可有效降低农田耕作施肥投入,对提高收获指数和产投比也有积极意义,ST2比RT2分别提升4.8%和28.1个百分点,ST1比RT1分别提升和11.3%和46.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比较缓释肥在不同施用方式下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简化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农户习惯施肥(F1)、缓释肥常规施用(F2)和缓释肥优化施用(F3)3个处理,研究夏玉米群体生长、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产量构成特性对不同施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吐丝后F2和F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群体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均显著高于F1处理.F2、F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较F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13%、13.28%.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F3处理的干物质平均和最大增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F1处理相比,F2和F3处理显著降低了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F3处理的穗粒数显著高于F1处理,F2和F3处理较F1处理分别增产7.39%、11.45%.可见,缓释肥优化施用较其他处理能保障夏玉米生育后期拥有良好的生长状态,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最终产量.但若无配套施肥机械,缓释肥常规施用也可被选为保产且生长良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