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8篇
  217篇
综合类   502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小麦估产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提高小麦遥感估产的精确性和机理性,在广域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多品种小麦的种植试验,并基于遥感信息获取的瞬时性与广域性,结合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较为简化的小麦估产模型.通过组件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遥感信息和估产模型的耦合,即利用抽穗期遥感影像反演的LAI和生物量及时替换小麦估产模型对应参数变量,进而实现对小麦产量的估测.通过试验验证,小麦产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预测小麦产量的RMSE为354.18 kg·ha-1,利用小麦估产模型可以对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小麦产量形成情况进行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以发酵秸秆纤维的不同天数作为变量,研究发酵预处理对秸秆纤维特性及其对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测量发酵后0,5和10 d的纤维的长细比,分析三大素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以可降解脲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发酵5 d的纤维长细比集中增大,总体集中在20∶1以内,而发酵10 d的长细比增大且频率分布变宽,显示为纤维长又细及分布频率均匀。从而得出结论:在3组不同发酵时间的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中,未发酵的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大,发酵5 d的复合材料性能最差,发酵10 d的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随着纤维长细比的频率分布变宽而增强。其主要原因是在制备复合材料时,长细比分布更加均匀的秸秆纤维交错结合,细小纤维可以填充纤维板的缝隙,使得纤维的致密性更好,并且未完全发酵的纤维会将更长和更大长细比的微纤丝露出来,增加胶黏剂的渗透性,提高纤维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施氮水平下,不同比例的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 OF)与无机肥(Inorganic fertilizer, IF)配施对多花黑麦草产量、饲用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多花黑麦草高效生产提供依据。试验设置6个处理,即100%IF、75%IF+25%OF、50%IF+50%OF、25%IF+75%OF、100OF%和对照(CK,不施肥)。结果表明,与100%IF处理相比,75%IF+25%OF处理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产量,其中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11.02%和9.13%;50%IF+50%OF与100%IF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显著低于100%IF处理。75%IF+25%OF处理下头茬草的饲用品质最好,其次是100%IF和50%IF+50%OF处理。有机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再生草的饲用品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与100%I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100%IF处理。100%IF、75%IF+25%OF和50%IF+50%OF处理...  相似文献   
4.
将自主研制的有机肥氮素动态释放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对江苏省2000年农田有机肥供氮量(FOND)的空间变化以及1985~2000年间FOND的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设置稻麦秸秆增量还田情景,评价进一步提高FOND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全省平均FOND供应量逐年增加,苏东地区除射阳、大丰、启东等产棉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的FOND都较高,苏北地区次之,而苏中和苏南地区则相对较低.粮食单产提高、养殖业迅速发展、机收面积逐年扩大以及气候变暖是导致我省FOND总体提高的主要原因,秸秆加量还田可以进一步提高FOND.  相似文献   
5.
草莓新品种宁玉的花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草莓新品种宁玉的花粉特性,以宁玉、红颜2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花期的花粉生活力与不同培养基成分、不同温度、不同光质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刚开花期的花粉生活力均达到最高,其中宁玉显著高于红颜,花粉萌发率分别为91.11%、72.94%;宁玉每枚花药中花粉数量显著高于红颜,畸形花粉率显著低于红颜;10%15%蔗糖+0.10%硼酸为2个品种的最适花粉培养基;温度为25℃时2个品种花粉萌发率均达到最高;在5℃下处理8 h后宁玉花粉萌发率48.53%,而红颜仅28.08%;在45℃下处理8 h后宁玉花粉仍有少量萌发,而红颜未萌发;不同光质对2个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宁玉花粉生活力高于红颜,具有更好的耐低温、耐高温性,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了土壤-作物系统中主要氮素损失途径,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生态机制及调控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以期为实现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型生猪标识及肉产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生猪标识的研制,在利用新型生猪标识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构件化软件设计技术、条形码和电子标识技术,进行生猪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并在生猪养殖场、屠宰场、超市实现并成功示范。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生猪标识的研究以及发达国家可追溯系统的试点及实施情况,为我国生猪和猪内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最终实现生猪的安全生产和肉产品的安全消费。  相似文献   
8.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改弟  王光飞  马艳 《土壤》2021,53(2):229-235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土壤-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决定病原菌-作物关系的关键生态因子,影响着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本文阐述了根系分泌物的定义、分类及产生机理;重点从根系分泌物的化感自毒效应,根系分泌物诱导根际微生物群落,根系分泌物影响病原菌丰度,根系分泌物影响根际土壤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并从...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 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 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相似文献   
10.
4种水生植物深度净化村镇生活污水厂尾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动态模拟试验,持续进水、出水条件下分析比较了漂浮植物凤眼莲和水浮莲、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挺水植物黄菖蒲对村镇生活污水厂(一级A标准)尾水深度净化效果,筛选出具有去污效果优势的水生植物,为优化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在尾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水生植物深度净化后,尾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漂浮植物凤眼莲和水浮莲对尾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挺水植物黄菖蒲和沉水植物轮叶黑藻。试验周期内,污水厂尾水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平均浓度为12.22 mg?L-1、0.38mg?L-1和3.88 mg?L-1,凤眼莲、水浮莲、轮叶黑藻、黄菖蒲和对照各系统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25%、45.74%、43.41%、38.39%和29.22%,总磷去除率分别为36.84%、34.21%、31.58%、28.95%和26.32%,CODMn去除率分别为42.27%、30.93%、32.47%、32.47%和37.89%。凤眼莲、水浮莲、黄菖蒲和轮叶黑藻生物量净增长率分别为550.5%、418.8%、210.6%和80.3%,凤眼莲生物量净增率最大。各处理系统内凤眼莲、水浮莲、黄菖蒲和轮叶黑藻对尾水氮富集量分别为7.36 g、2.33 g、5.12 g和4.46 g,对磷的富集量分别为0.60 g、0.19 g、0.33 g和0.78 g,凤眼莲富集氮能力优于另外3种水生植物,轮叶黑藻磷富集量高于另外3种水生植物。凤眼莲、水浮莲、黄菖蒲和轮叶黑藻植株吸收作用对尾水总氮去除的表观贡献率分别为15.29%、4.90%、11.17%和11.34%,对尾水总磷去除的表观贡献率分别为50.34%、17.17%、35.24%和76.34%。因此,可利用漂浮植物凤眼莲和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立体复合种养的方式深度净化生活污水厂尾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