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给排水专业多年实践,提出"先仿真,后实训"的实验方法:开放实验室管理,打造"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态度与能力"三结合的实习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稳固实习基地;通过项目驱动、真题真作、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旨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取1986、1996和2001年3个时期覆盖近代黄河三角洲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1980年地形图,经监督、非监督分类及人工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各时相土地覆被类型图.运用地形图和TM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勾画3个时期居民点图,通过3个时期的居民点分布图向外等距离扩展形成辐射状梯度圈,并以此剪裁相应时相的土地覆被类型图,形成不同距离辐射梯度土地覆被类型图,计算各土地覆被类型图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5年间土地覆被动态过程、居民点动态过程以及居民点变化对景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居民点建成区面积的增大,其对周围地区影响的范围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舒莹  胡远满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53-2957
根据1986、1996和2001年TM影像和研究区1980年地形图,利用RS和ARC/INFO进行解译,得到研究区3个时相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1986-1996和1996-2001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是显著的,既有面积变化,又有空间格局的转换,面积变化和空间变化不同时段特点有共性也有特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干扰是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崔伟  张勇  黄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16-8018,8022
[目的]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以蜂巢石和软性填料为基质,通过构建生物栅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强化处理黑臭河水,并测定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中2种填料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2种填料在不同功能区的挂膜性能。[结果]软性填料生物膜上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蜂巢石填料生物膜上的活性,说明选择软性填料更利于生物膜的生长;脲酶活性与总氮的去除率显著相关,而磷酸酶活性与总磷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黑臭河水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的填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污染物,该物质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给饮用水的供给带来严重威胁,已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陈述了高氯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毒理特性,重点论述水体中高氯酸盐的物理去除技术、化学还原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并对水体中高氯酸盐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木易  岳文泽  杜娟 《土壤》2012,44(2):326-331
基于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及相关定量分析方法,剖析了杭州市区1991—2005年来的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引入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进行驱动力机制分析。研究表明:①杭州市近15年来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景观与水体景观大量减少,并成为建设景观增加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景观占建设景观来源的43.85%;②景观水平格局特征表现为斑块总数的增加、景观多样性的上升、景观破碎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斑块优势在下降,说明大斑块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随土地利用变化呈减弱趋势;③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杭州市8个区的景观格局指数与驱动因子的相互关系及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灌浆期蚜虫危害高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麦蚜的危害,提高利用遥感技术对麦蚜监测预报的时效性,在冬小麦蚜虫发生的关键生育时期(灌浆期),获取了26个地面调查点的蚜害等级和冠层光谱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蚜害等级的冠层光谱,发现随着蚜虫危害程度的加重,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均逐渐减小。通过进一步筛选各波段范围的最敏感波段,初步构建了冬小麦蚜害高光谱指数,并建立了蚜害高光谱指数与蚜害等级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反演灌浆期冬小麦的蚜害等级,为高光谱遥感识别和监测冬小麦灌浆期蚜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微波功率、作用时间,考察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延长作用时间和增加微波功率的条件有助于剩余污泥中有机物释放,上清液浊度、有机物总量、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增大,而Zeta电位和pH均减小。上清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从40、54 mg/L增加到130、170 mg/L,Zeta电位从-11.2 mV降至-5.1 mV,pH从7.80降至7.07。Zeta电位在(700 W,60 s)时最低,为-5.1 mV,pH最低为7.07,Zeta电位与m(蛋白质)/m(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4~0.98。[结论]微波辐射有助于剩余污泥的有机物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FTWS中浮游植物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河段的梯级生态浮床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该河段共鉴得浮游植物7门57种。其中,蓝藻门12种,隐藻门2种,硅藻门10种,黄藻门1种,裸藻门7种,甲藻门1种,绿藻门24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多为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生物密度远大于10×105ind./L,均为富营养型;香侬指数为0.6~2.2,丰富度为0.5~2.5,均匀度为0.35~0.85,说明水体属于富营养型;生物密度和种类与温度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浮游植物对N的吸收是系统除N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