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然资源产权作为财产权的流转,是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为基础,在机制设计中始终以兼顾产权主体利益为核心来促进激励相容,并通过立法先行等法治化措施使改革试点有法可依.针对当前湖南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界定不清晰、产权收益配置有失公平等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流转经营的法律机制、市场机制等法治路径:一方面优化各类自然资源的产权结构、转变政府在产权管理中的服务型职能定位等措施,来约束流转双方的行为并保障流转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完善产权明晰,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引导自然资源流转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为科学有序开展可恢复耕地资源的整治,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可恢复耕地的宜耕性评价方法。选取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工程条件等4个方面的因素,涉及海拔高程、坡度级别、国家自然等、集块面积、国家经济等、地块形状等36项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现状可恢复耕地和耕种耕地二分类为因变量,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耕地宜耕性评价的重要程度,并进一步结合皮尔逊共线性分析和指标关联性分析,最终得到21项影响因素及其权重P值,优化后影响因素的权重P值相对稳定,其中自然因素对可恢复耕地宜耕性的影响权重最大,区位因素和工程因素权重次之,社会经济因素的权重最小。经过验证发现,预测耕种情况与实际耕种情况的符合率高达91.87%,且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预测效果良好。借助上述模型预测得到的湘阴县可恢复耕地地块的宜耕潜力,形成如下认识:全县中西部平原区可恢复耕地宜耕潜力明显优于东部丘陵山区;可恢复耕地中未耕种和即可恢复地块的宜耕潜力高于工程恢复类地块,这些地块均属于良好的整治地块,可优先整治恢复为耕地;从可恢复耕地具体地类来看,坑塘和养殖坑塘类可恢复耕地的宜耕潜力最大,其次为其他林地类可恢复耕地;在耕地整治过程中,应结合可恢复耕地的宜耕性评价,合理有序地开展可恢复耕地的整治;此外,应开展精细化的耕地“非粮化”监测,实施差异化补偿政策,以遏制耕地“非粮化”。  相似文献   
4.
全民所有草原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勇  肖毅峰  覃魏  谭文煌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15-117,129
为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构建理论完备、规范有序、平稳运行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很有必要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工作.基于此,以全民所有草原资源资产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草原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并在试验区(30.30 hm2)开展全民所有草原资源资产实践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草地出租价格150元/(hm2·a),干草价格约为600元/t,经评估,草地价值为4265.60元,干草价值为61067.39元,名义价值为5元,合计65337.99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湖北省为例,识别耕地功能之间的冲突与协同关系及各耕地功能的强弱,为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信息。[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识别论证。[结果](1)湖北省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最强,生态安全维护功能次之,就业保障功能最弱;(2)湖北省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就业保障功能之间、耕地的社会安定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之间、耕地的就业保障功能、家庭经济贡献功能和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之间存在协同关系;(3)湖北省耕地的社会安定维护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束与家庭经济贡献和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束之间存在显著的冲突关系。[结论]PCA法不仅可以表达各耕地功能的强弱,更能直观表达耕地功能间的冲突与协同关系以及冲突与协同的程度,为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甘宁  沈彦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252-255
结合国家战略,从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城乡空间优化布局体系.以国家级湘江新区为例,分析其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剖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基础上,以人文本,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从而提出以生态为导向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重构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区域间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探索城乡空间格局可持续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生态底线控制与城镇边界合一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开发、建设开发、生态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国土空间开发角度,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需求,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承载力评价应由社会经济和人口驱动转变为资源环境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驱动,定义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为一定空间范围内既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又不破坏其生态环境的可开发规模和强度及支撑保障能力。汨罗市的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汨罗市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盈余的有10个乡镇,承载力均衡的有4个乡镇,承载力超载的有1个乡镇,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结果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等提供了可能,达到了统筹国土空间合理配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资江径流泥沙演变规律与变异特征,了解资江干流径流变异与输沙量变化情况,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根据资江流域干流主要控制站1956-2018年长时间序列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运用累积距平法、M-K法、集中度与集中期、小波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等分析资江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演变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1)径流量不同年代时段的变化率-18.2%~25.8%,Z统计值为0.7058,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显著;而输沙量减少趋势较为明显,Z统计值为-5.0592,通过信度99%的显著性检验;(2)资江年径流量未发生明显的突变,而输沙量在1995年发生了突变;(3)资江径流存在第一主周期为26a的周期性,输沙量存在第一主周期为34a的周期性规律;(4)资江径流量变化存在1956-1966年、1982-1988年2002-2015年3个少水期,1967-1981年、1989-2001年、2016-2018年3个多水期,输沙量变化存在1956-1976年、1988-1997年2个多沙期,1977-1987年、1998-2018年2个少沙期;(5)径流量集中度为31.8%,输沙量集中度为73.7%,资江径流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