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降水格局变化对虎尾草生长的影响,阐述降水量结合降水时间变化对虎尾草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降水量显著提高虎尾草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且高降水量条件下,浇水时间间隔为5d植株高度大;相同降水强度,不同间隔时间生物量没有差异。因此,降水格局变化对虎尾草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因其除磷效率高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此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之间的竞争又常常导致其除磷效果恶化。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竞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进水碳磷比、温度、碳源和p H对PAOs和GAOs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磷比条件下PAOs处于优势地位,系统除磷稳定性更高,温度低于20℃时PAOs处于竞争优势,系统除磷效果更好,p H为7. 0~8. 0有利于PAOs,丙酸作为碳源时能使PAOs在与GAOs的竞争中占优势而获得较高的除磷率。  相似文献   
3.
4.
化肥配施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控制外源氮输入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部分替代化肥作为底肥,不同生物炭施用量(5、10、20 t·hm~(-2))对水稻生长期内稻田田面水氮磷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田面水总氮、硝氮、铵氮浓度在施肥后第3 d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并逐渐稳定;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增幅较小,而后迅速下降至稳定,施加生物炭对田面水总磷的影响不大;可溶性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处于平稳下降的状态,之后迅速下降至稳定。稻田施肥后10 d内是控制氮磷流失的最佳时段。采用生物炭代替部分化肥的施肥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稻田田面水的氮磷浓度,稻田退水氮、磷的输出负荷分别减少了39%~50%和38%~50%,显著提高了水稻生态效益。通过综合效益评估可知,施加5 t生物炭代替化肥是综合效益最高的施肥方法,该施肥方式下氮、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6.83、1.89 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烧杯试验,将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与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混凝试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在投量为60mg/L的条件下,对色度、浊度、CODMn及UV254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反冲洗废水可以提高对原水浊度和色度的去除,不会提高出水的有机物含量。同时结果也显示,投加10%反冲洗废水不仅可以回收水量,而且可以达到改善混凝性能、提高混凝效率、减少混凝成本的目的,可以为水厂的运行提供参考。但是回收滤池反冲洗水明显提高了滤后水中细菌总数,给后续消毒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下换热管土结构冻胀变形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地源热泵技术在农业节能领域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针对地下换热管土结构冻胀变形问题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孔隙增长率函数、冻土本构方程、含水量方程和相变传热理论建立数值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模型对冻胀过程中岩土应力和管体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考察管体降温速率(0.1、0.2、0.3℃/h)对上述2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冻胀应力和管体变形程度均随冻结范围增大而增大,当冻结直径达到365 mm时,进水管流通面积减小约3.5%,出水管流通面积减小可超过4%,可见出水管的变形更为明显;冻结范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换热管体缓慢降温可导致较大的岩土冻胀应力和出水管变形。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垃圾渗滤液为对象,采用MgSO4.7H2O和Na2HPO4.12H2O使NH3-N生成MgNH4PO4.6H2O结晶沉淀的MAP(硫酸铵镁)法去除回收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效能,研究了pH、反应时间、药剂配比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AP法回收垃圾渗滤液中NH3-N的适宜pH为8.5~9.5;过高的pH会破坏硫酸铵镁晶体结构,导致固定氨从结晶中游离,不利于氨氮的去除;在pH为8.5、反应时间为20 min、n(Mg2+)∶n(NH4+)∶n(PO43-)=1.4∶1.0∶1.4的最佳条件下,渗滤液中NH3-N的质量浓度由初始的1 671 mg/L降至30 mg/L,去除率达98.2%;同时回收的MAP可作缓释肥。  相似文献   
8.
9.
设计了腐殖土填料藻浆厌氧发酵肥效反应器,进行为期8个月的臭味去除试验研究。动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藻浆上浮比75%,发酵温度20℃,p H 6.5~7.5条件下,腐殖土填料可提高藻浆厌氧发酵的速率,其藻浆厌氧发酵所需时间可缩短5 d,厌氧发酵至10 d即可腐熟;在不降低藻浆厌氧发酵肥效的前提下,腐殖土填料对藻浆厌氧发酵臭味去除能力十分显著,腐熟阶段的臭味去除率超过76%;温度变化对腐殖土填料的臭味去除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从30℃降至15℃时,腐殖土填料对藻泥滤后液体的臭味去除率从74.92%升至77.45%。综上,腐殖土填料因其具有显著地提升藻浆厌氧发酵速率和臭味去除能力,从而促进藻浆厌氧发酵作为有机肥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磷形态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可溶性磷酸盐(DIP)、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区的沉积物总磷含量明显高于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占总磷的44%-81%,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作为活性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西湖区含量比例达到47%-60%,对磷释放起重要贡献;磷形态剖面表明,西湖区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BD—P)含量高于东湖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钙结合态磷(HCl-P)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有机磷(Org—P)受外源磷污染影响很小;BD—P、NaOH—P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巢湖近期磷负荷有增加的趋势;DTP、DIP、DOP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浓度梯度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巢湖间隙水不同形态磷与BD—P、NaOH—P显著相关(α=0.01)。这项研究可为巢湖内源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