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8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本农田划定及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前基本农田布局研究中仍然缺少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系统考察。该文试图从耕地利用的地质环境约束出发,以徐州市城市规划区为例,开展面向耕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对现行基本农田布局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耕地利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整合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等要素开展区域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前提。2)研究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等级为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基本农田面积共2 431.69 hm~2,研究区基本农田存在明显的地质环境约束。3)通过将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基本农田调出,再从一般农地中调入适宜、较适宜的耕地形成新的布局方案,从地质环境角度看研究区基本农田布局实现了优化。该研究探索了基于地质环境约束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路径,还可以在城乡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等类型的土地布局优化中进行应用,从而为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实现"矿地融合"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土地督察对耕地保护的效果以及解决样本选择带来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199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倾向值匹配分析估计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结果](1)通过匹配变量的平衡性检验,最终采用了内核匹配方法。运用内核匹配法进行匹配估算,专项督察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8 037.489hm~2,例行督察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62 741.880hm~2。(2)专项督查地区的选择并非随机产生的,由此产生了样本选择偏误,即由于样本选择产生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算专项督查的耕地保护效果。(3)例行督察对地区的选择相对专项督查而言,随机性更强,督察也更为全面,因此样本选择偏误也较小。以被督察地区面积比重表达政策变量方式估计得到的例行督查耕地保护效果要比倾向值匹配方法估计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结论]例行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较好。在土地政策评估中,需要考虑政策及其对象的相互关系的不同,以此考虑政策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背景下寒地山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大伟  刘艳  孙华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8):267-276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引起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该文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牡丹江地区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DPSIR概念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上揭示了研究区退耕还林期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及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林地面积增加1 520.16 km2,草地、耕地面积分别减少878.50、517.14km2,土地利用强度先下降后上升:退耕还林工程在有效控制坡地垦殖、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2000-2014年,各坡度等级内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面积共增加1 088.6 km2;14 a来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但仍较2000年工程实施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西部、东部及南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但中部牡丹江河谷盆地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缓慢,建议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此地区作为重点调控整治区域.  相似文献   
4.
王温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5,(7):318-320,361
随着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下降,农村抛荒愈演愈烈.为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有必要找到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有效治理.该研究以福建省霞浦县崇儒乡为例,就农户撂荒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是治理农村抛荒的最佳手段,并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角度,归纳总结了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共有产权房作为一种创新性地住房保障模式,其运行机制和改进方式等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的制定和政策评价两个方面。对政策制定方面的研究包括共有产权房的定价、产权分配、准入与退出。政策评价方面则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对其评价褒贬不一。通过研究综述,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主要特征,提出规划持续性的方法思路和生态足迹概念,简介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实证研究成果,并提出规划持续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用地制度的不断改革,如何构建一个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土地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和必要性,并最终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土地市场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宋雪英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24-5626
在分析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概念及原理基础上,结合滨海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出农用地产能核算在滨海县的应用方向,并对滨海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仅用耕地与收入的曲线关系不能全面剖析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986~2004年中国的耕地、经济数据,构建耕地非农流失量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耕地流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的耕地非农流失与经济发展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耕地非农流失以及耕地与收入曲线产生的影响,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增长率、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投入产出比的提高会加大耕地资源非农流失,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促使耕地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耕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付光辉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8-7371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确定种植粮食作物的最低保护方案和各等级土地保护面积,可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的最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