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 g·m-2,比无围网草地地上生物量高73%,且是温性草原类草地生物量的6倍,是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的12~14倍,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草原地上生物量,是改良退化草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温性草原草地生产力大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城市附近山地草地生物量明显大于远离城市的地区,表明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强度,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属半干旱气候类型的西藏高原中部,降水是制约草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和相对增长速率季节动态均在生物量达到高峰期前为正增长,之后为负增长。区域水热条件差异及其季节性变化导致了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草地最快生长期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西藏那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2004和2005年4-10月极轨气象卫星的AVHRR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和同期西藏那曲地区气候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区域内的草原、草甸、灌丛植被覆盖特征以及长势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长势与降水、气温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越低,对降水的依赖性越强,那曲东部各等级植被覆盖面积与温度和累积降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中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异常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0-2004年地面温度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近25年西藏地区地面温度空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同时,依据EOF(REOF)经验正交函数展开,讨论了全年及各季节地温异常空间特征和时间演变,并对地温异常类型进行了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高温事件的频繁出现,水稻遭受高温影响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稻田气温是研究水稻遭受高温热害及其影响的数据基础。因此,大范围地反演稻田气温,有助于相关部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稻田气温数据并进行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和决策部署。本文利用MOD09A1 8天合成数据对安徽省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水稻种植区内的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与MOD11A1、MYD11A1 4个LST值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得到遥感估算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方程最优,R2分别为0.728和0.82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SME)2.21、1.54,平均绝对误差(MEA)分别为1.73、1.15,最终完成基于卫星遥感信息和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反演稻田气温的方法的开发。将该方法应用于2017年安徽省水稻种植区的提取和气温的反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内陆湖泊以其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作用,常用于分析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气候预报预测、生态气象服务等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笔者基于1975年郭扎错地形图、1992—2018年TM/ETM+和GF1-WFV等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郭扎错湖泊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该湖近40年时空异质性以及面积变化与气候响应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40年来郭扎错湖泊面积波动式萎缩,萎缩了3.22 km2,萎缩率为1.30%,其中2006—2019年间萎缩最为明显,从空间上来看主要变化区域在甜水河和崇测河入湖口处;(2)湖泊面积和年平均气温变化综合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区域气候趋势表现为暖湿化,随后趋于暖干化;(3)年平均气温是湖泊萎缩的主要影响因素,年平均降水量滞后性影响冰川,从而间接作用于湖泊面积变化,年平均蒸发量对湖泊面积剧变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藏西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采用研究区近30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彭曼公式,分析了藏西北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水分盈亏量总体表现为水分亏缺的分布特征,无论年水分亏缺量,还是季节水分亏缺量,其分布均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近30年来藏西北地区年和不同季节水分亏缺量基本呈减少趋势,表明水分亏缺有缓和的趋势;夏季水分亏缺量减幅最大,春季次之,秋季减幅最小;年、夏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存在显著突变规律;水分盈亏量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基本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风速减少可能导致水分亏缺量减少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1980-2009年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潜在蒸散的气候因素.结果表明:①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分布特征,最大潜在蒸散出现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近30 a来,除冬季潜在蒸散呈略微增加趋势外,其余均呈减少趋势.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潜在蒸散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负相关.②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风速对冬季潜在蒸散的影响最为显著;近30 a来,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相对湿度增加是导致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西藏西北部地区潜在蒸散的变化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0.55℃·(10a)-1]的背景下,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10.02 mm ·(10a)-1].  相似文献   
8.
西藏那曲县草地状况及其生物量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那曲县不同类型草地,实地调查了草地基况以及牧草生长期(2007年5-8月)内具有代表性的6种优势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调查内容包括:草地覆盖度、草地地上生物量、牧草与土壤含水量、草地退化程度以及鼠害情况。同时,选取草地植株样品以及010 cm表层土壤样品进行牧草品质和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的草地;各样点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毒草所占的比重、鼠害、草地退化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从草地地上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来看,生物量分别与降水量、气温、地温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牧草品质来看,在综合考虑含氮量、粗蛋白、粗脂肪等因素的情况下,小嵩草K. pygmaea的品质要优于藏嵩草,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9.
藏北高寒牧区草地是中国高寒草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得该区域草地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多年气象数据、社会统计数据、GIMMS、MODIS 2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作为参数,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2010—2014年藏北高寒草地年际变化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参数来改进模型。结果表明:(1)BP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与遥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47,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优化参数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2种BP神经网络估算的植被指数值与NDVI值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36%、2.20%,均有较高的模拟精度;(3)从神经网络训练步数上看,BP神经网络结果训练收敛步长为500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收敛步长为454,表明后者提高了计算效率,体现出良好的收敛性。因此,无论从年际变化趋势拟合程度、植被指数估算值精度还是从计算效率来看,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估算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变化更加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那曲东部土壤水分MODIS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涛  卓嘎  拉巴 《土壤通报》2017,(2):298-303
利用那曲东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与同期MODIS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表观热惯量法(ATI)反演土壤水分结果不理想,基于MODIS 8天合成数据以及晴空数据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503和0.3753,晴空条件下ATI方法监测效果较差。基于单窗方法建立的四种模型中,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为0.5475,分析认为排除冬季数据后建模效果更好。结论:基于单窗方法的三次多项式模型能较好的反演研究区土壤水分,不足之处为对天气要求较高,若无晴空遥感数据,将影响土壤水分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