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IB)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于1997年6月始在我省的淮南、合肥、巢湖等地的鸡群中发现此病。主要表现为病鸡羞明、流泪、肿眼,有呼吸道症状,且有拉稀、消瘦等症状;剖检特征病变为腺胃肿大如球状,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有出血等,很易误诊为鸡马立克氏病和鸡新城疫病,死亡率30%左右。该病在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与呼吸型及肾型传支有着明显的不同,使用现有的呼吸型及肾型传支疫苗对本病没有保护作用,所以研制出能有效预防鸡腺胃型传支病的疫苗是当务之急。鉴于此,我们利…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工恢复林对退化红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有机碳的分布,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采用于筛法和湿筛法,研究南方红壤退化地实施人工恢复30年后,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B)、木荷+马尾松混交林(SP)和阔叶林(BF)3种典型林分在0~60 cm土层的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恢复林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以>2 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均在60%以上),而在水稳性团聚体中,以<0.05 mm粒径占优势.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顺序依次为BF(53.38%~84.27%) >SP(52.22% ~70.86%) >PB(22.70% ~47.83%).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PB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粒径)有机碳质量分数总体高于相应土层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而微团聚体的(<0.25 mm粒径)则低于后者,说明有机碳对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和水稳性具有积极作用.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增加,对总有机碳的积累具有正面影响.保留密度大、灌木(草)层盖度高的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更高;因此,在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初期,可通过适当密植、增加林下灌草覆盖等措施,增加有机碳的输入,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加速了退化土地的土壤结构改善和功能恢复.该研究可为南方严重红壤退化地生态恢复中的林分类型选择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总公司下属鸡场于1997年4月6日,从个体户种鸡场引进6050羽的万寿黄商品雏鸡,在7日龄、21日龄分别进行了法氏囊弱毒活疫苗二倍量的饮水免疫,第24日龄开始发病,具体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4月30日开始发病,5月2口迅速达到死亡高峰,5月4日死亡下降,5月7日死〔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4.
一、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我场饲养了一批伊莎商品代蛋鸡,1991年3月29日进入80%的产蛋高峰期。由于在育雏、育成期没有进行认真的限制饲喂,母鸡体重经抽样称重超出标准体重约0.4公斤。产蛋高峰期日粮标准为能量2944.9千卡,粗蛋白为16.98%。从5月6日开始死亡,到6月30日基本停止,历时55天,共计死亡337只,占当时存栏3787只的8.9%;产蛋率从84.6%下降37.7%,下降46.9%。产蛋高峰到5月12日只维持44天。发病期间饲料消耗减少,鸡体腹部膨大,柔软下垂,喜  相似文献   
5.
研究退化荒地森林恢复后生态系统有机碳的变化,可为原先低碳密度生态系统碳库的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红壤侵蚀退化形成的荒地(HD),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为干预形成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MM)、阔叶林(KY)、柑桔林(GJ)、封育林(FY),调查其地上、地下碳库和年均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木荷马尾松混交林(267.22t/hm~2)、阔叶林(233.48t/hm~2)、封育林(112.01t/hm~2)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大于荒地(27.04t/hm~2),而柑桔林(84.16t/hm~2)与荒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植物部分碳储量木荷马尾松混交林(187.88t/hm~2)、阔叶林(164.17t/hm~2)、柑桔林(15.24t/hm~2)、封育林(61.75t/hm~2)分别为荒地(4.31t/hm~2)的43.56,38.06,3.53,14.32倍。地下土壤部分(0—80cm)碳储量木荷马尾松混交林(79.34t/hm~2)、阔叶林(69.31t/hm~2)、柑桔林(68.93t/hm~2)、封育林(50.26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22.73t/hm~2)(p0.05)。混交林(112.15g/m~2)、阔叶林(88.71g/m~2)、柑桔林(257.70g/m~2)、封育林(211.21g/m~2)年均细根生物量分别为荒地(92.33g/m~2)的1.21,0.96,2.79,2.29倍,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不同森林恢复类型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碳积累的速率分别变化在2.04~8.58,0.39~6.56,0.98~2.02tC/(hm~2·a)范围。表明强力的人为干预有助于红壤侵蚀退化荒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