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宁乡市养殖量大,动物防疫监管任务重。驻乡镇(街道)官方兽医管理存在体制不顺、人员借调、年龄老化、任务繁杂、装备落后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厘清职责、规范管理、提高素质、加强装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有效割幅为1.0米、作业速度0.8米/秒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特定条田不同面积田块作业的测定计算,探讨田块面积大小对联合收割机生产率的影响,为合理规划设计田块面积提供  相似文献   
5.
旅游干扰对祁连山风景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该区域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风景区游客主要集中在5—8月,游客大多选择自驾游方式,以野炊、烧烤式旅游为主。旅游活动对核心区表层土壤的pH、体积质量、含水量及有机质影响较大。随着旅游活动干扰程度的降低,0~10 cm土层土壤pH逐渐上升,10~20 cm土层pH变化不大。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核心区缓冲区背景区,而土壤含水量则为:背景区缓冲区核心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受游客活动影响较大,显著低于背景区,分别占背景区的63.6%和60.1%。表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出:背景区缓冲区核心区,而10~20 cm土层全量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区域土壤速效养分0~10 cm土层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含量。核心区表层土壤水解氮、速效磷含量偏高,而深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各个有效微量元素在0~10 cm土层含量普遍高于10~20 cm土层,且在核心区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760多年前,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甘迪尔草原水草丰美,鸟飞鹿奔。到20世纪60年代,这里便逐渐失去美丽的容颜,生态失去平衡,恶性循环,成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许多地方变成了沙进人退、人无口粮畜无草的不毛之地。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伊金霍洛旗人民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生态建设热潮,特别是“十五”期间,全旗生态建设步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造林项目以来,全旗森林面积达到23万多公顷,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7.
760多年前,圣主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路经鄂尔多斯高原境内的甘迪尔草原,顿然被水草丰美,鸟飞鹿奔的迷人风光陶醉!遂选定此地为他世代安息的通灵宝地。公元1227年,圣主仙逝后,其部下遵嘱建陵于此,取名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陵园)。从此,这里成为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的圣地。岁月沧桑,山河更替。伊金霍洛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几经蜕变,逐渐失去了她的娇色。生态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逼近问题,证明了当延迟微分方程经历Hopf分支时,其数值解也必定存在一个Hopf分支点,且以解析解的分支点为极限。从而阐述了方程的数值解,保持了原解析解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地域结构、游客结构、一般行为特征以及游客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主要来自甘肃省,其中以张掖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指数为87.61;游客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绝大多数游客选择自驾车为交通工具,旅游动机主要以野餐野营为主。总体而言,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8.4%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环境卫生方面。基于研究结果,对大野口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土壤水对旱地作物产量形成的有效性,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蒸发蒸腾特性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NTS)能够增加作物生长期间总蒸散量(ET),麦-豆和豆-麦两种轮作序列下春小麦田和豌豆田的总蒸散量均表现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加秸秆覆盖(TS)。传统耕作土壤棵间蒸发量(E)均高于保护性耕作,春小麦田的土壤棵间蒸发量表现为TS>T>NT>NTS,棵间蒸发量占总蒸散量的比率(E/ET)依次为53.8%,48.8%,37.2%,34.9%;豌豆田棵间蒸发量表现为T>TS>NTS>NT,棵间蒸发量占总蒸散量的比率依次为44.1%,40.9%,35.1%,33.3%。蒸散量及腾发比与产量和WUE在其主要受影响的月份呈正相关关系,且产量与WUE随蒸散量与腾发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