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3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个饲草型豆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生长指标、饲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观测,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饲草产量与品质表现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牡丹江秣食豆(Glycine max L. Merr.'Mudanjiang',MD)、鲁饲大豆2号(Glycine max'Lusi NO.2',LD2)和鲁饲大豆3号(Glycine max'Lusi NO.3',LD3)的株高和单株干重较大,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参试品种(P0.05)。同时,LD2和LD3的CP含量达到20.2%和20.1%,明显或显著高于除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HWD)之外的其他3个品种(P0.05)。表明LD2和LD3品种在试验条件下能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试验结果同时显示,6个参试品种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7.98%和25.57%,全氮提高了13.55%和25.72%。LD3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效果最为显著,但其对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消耗也更多。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产业一直处于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和低产出等不良状况,着重论述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还田、畜牧饲料、生活能源、工业原料以及秸秆基料等用途的利用现状,同时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应对该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和相关建议,希望达到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目的,加快推进作物秸秆的商品化和资源化利用,以期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东营市河口区新户土地开发项目二期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法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养分以及土壤全盐的空间变异性质进行研究,并对不同采样密度下有机质的空间插值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检验不同密度下的插值精度,以确定盐碱地有机质的合理取样密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速效钾的变异系数为18.4%,属于低等程度的变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全盐的变异系数在57.4%~76.9%之间,属中等程度变异。研究区的各种土壤属性均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机质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影响因素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有关,而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全盐的空间变异性与耕作方式及农业生产中施肥等有关。随着采样点密度的增加,克里格插值精度提高,适当减小样点密度可以满足插值分析的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评价的精度分析,确定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合理取样数为111个,合理取样单元为48 hm~2,合理取样间距为692 m。  相似文献   
4.
垦殖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三角洲新生盐碱地为例,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取未利用的盐碱地对照(CK)和平均开垦年限分别为小于5 a、10~15 a、20~25 a、30~35 a、50~60 a的小麦/玉米连作土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1 m深土壤碳(有机碳、无机碳、全碳)、氮(全氮、碱解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垦殖年限下土壤碳氮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垦殖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较未垦殖盐碱地均表现为显著提高(p0.05);盐碱地垦殖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壤的碳储量,且随垦殖年限增加而增加;40~10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无趋势性变化规律;土壤全氮、全碳、无机碳变化与有机碳变化表现出相似规律;垦殖30 a后土壤碳氮养分基本稳定,表层(0~40 cm)含量高于底层(40~100 cm)含量;垦殖年限主要影响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机碳作为组成全碳的主要成分,极易受灌溉和地下水的影响。垦殖虽然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但垦殖后碳氮比(C/N)呈降低趋势,约30 a后基本稳定,不同垦殖年限C/N平均为9.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研究区土壤碳氮养分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肉牛异地运输的频繁加之饲养管理及用药的不合理,极易诱发肉牛长途运输应激综合症。笔者通过对贩运牛目的地的调查,了解当地饲养习惯以及是否有疫情,科学选择架子牛,组织好运输管理,到达目的地后进行驱虫防疫分类管理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将肉牛死淘率控制在2%以下,明显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分别丘岭和平原营建沂蒙短枝板栗高密度栽培试验园,3、4、5年生的平均产量依次为118.5kg/667m^2,280.3kg/667m^2,462.5kg/667m^2,明显高于燕山短枝和石丰板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原,其生长,结果情况和单位面积产量皆显著高于瘠薄干旱的丘岭山区。沂蒙短枝极具矮化短枝性状,适当地加大初植密度,并采用集约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为峰  史衍玺 《草地学报》2010,18(6):859-864
为探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选取盐地碱蓬(Suaedasalsa)、柽柳(Tamarix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4种湿地植被土壤,分春、夏、秋3个季节对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差别明显,但总体上均偏少,而且优势种类非常明显,以细菌为主,放线菌居中,真菌最少;不同微生物数量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除拂子茅湿地细菌群落外,其他各群落数量均为夏季高,春、秋低;湿地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分布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其中细菌的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土壤中氮和磷(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对细菌的数量影响最明显;真菌分布与氮的含量关系密切,但与磷素关系不大;放线菌分布与氮含量相关性小,与磷素呈负相关;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本区土壤微生物分布与植被类型、土壤盐分和养分关系密切,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8.
坡面侵蚀土壤化学性质对磁化率影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侵蚀强度下土壤磁化率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各形态氧化铁含量均与磁化率呈正相关,且氧化铁含量与磁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不同形态氧化铁含量的多少是影响坡面土壤磁化率变化的关键因素。土壤侵蚀导致坡面物质的再分布,从而使土壤pH、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等土壤化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随着侵蚀的强弱而发生变化,是影响坡面侵蚀土壤磁性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丘陵山区土地整理土方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丘陵山区的土地整理,根据特殊的地理特征,应采取小局部平整方案,并根据该方案推导出土方量的计算公式.并以山东省栖霞市桃村镇土地整理项目为具体案例介绍了土方量计算的详细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在具有相似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情况下,通过实验室血清学ELISA方法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抗原和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gB抗体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达到鉴别诊断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