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79篇
  60篇
综合类   474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00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农药废弃包装物产生和回收处置工作的现状出发,总结松阳县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处置办法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仙客来属于园林观赏花卉,在其栽植过程中,经常会受病害影响而降低仙客来观赏价值。因此,本文基于仙客来常见病害的识别方式,对仙客来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单分析,进而降低病害对仙客来的不良影响,保障仙客来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始于1979年,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厩肥(M1)及其与化肥配施(M1N和M1NPK)、高量厩肥(M2)及其与化肥配施(M2N和M2NPK)9个处理。厩肥为猪厩肥,1992年后大豆季不施猪厩肥,仅在玉米季相关处理中施用。39年后,调查分析了大豆生物量、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大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结果】高量、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总吸氮量及各部位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和不施肥处理,其中,M1NPK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和总吸氮量最高,分别为9107、2979和314.2 k g/h 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1%~133.6%、23.9%~232.5%和11.7%~359.4%。施肥提高了大豆氮收获指数,但氮素生理效率降低。NPK和M1NPK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均为63.5%,而氮素生理效率较CK分别降低了30.6%和28.1%。大豆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播前相比,大豆收获期单施氮肥处理的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NPK处理变化不显著,M1、M1N和M1NPK处理显著降低。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远低于高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较播前平均降低了79.2%。所有处理中,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以M1NPK处理最低,比其他处理平均降低了58.2%。【结论】在东北棕壤地区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玉米季低量厩肥(13.5 t/hm^2)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时,大豆季仅施氮磷钾化肥既可提高大豆生物量、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同时还可降低大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环境风险,是该轮作体系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实践出发,以屏南县小梨洋村为例,对乡村人居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为探索水稻秸秆作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开展了水稻秸秆栽培杏鲍菇(野树林—杏2号)试验。结果表明,野树林—杏2号对以水稻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的培养基适应能力表现较好,菌丝培养最适菌龄为28 d;最佳修蕾方式为留主蕾2~3个,最佳修蕾期为主蕾长3.5 cm时;野树林—杏2号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其子实体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在智能温室环境中栽培最佳,标准温室大棚和简易温室大棚栽培次之。  相似文献   
9.
当前,日本政府决定提升农业竞争力,以提振复苏乏力的国民经济。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政策正由限产保护转向大力提高产量和效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水稻生产成本的高位运行势必制约其市场竞争力。2013年,政府提出了10年内使全国80%耕地向农业经营骨干集中、水稻生产成本降低40%的目标。本文定量分析了日本水稻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和发展趋势、经营规模扩大对降低生产成本的影响,总结了促进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政策措施。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从稻田改良、施肥、育种栽培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在大规模农场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的主要实践。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扩大水稻经营规模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其效果也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而逐渐缩小。大规模农场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对降低生产成本效果显著。农户水稻经营规模较小,存在依靠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较大空间,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最后,借鉴日本经验降低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茶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另外,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功能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人们开始对茶叶的成分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对茶叶的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解,也需要从茶叶的成分鉴定入手。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即是对茶叶内所含成分的鉴定分析方法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化学计量法的原理、内容、应用。重点分析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茶叶成分鉴定中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实例论证,简述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茶叶成分检测中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