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51篇
综合类   1042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765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雨萌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60-162
利用长岛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比分析评价长岛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从风效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舒适等级;在月际变化中,4月、5月和10月人体感觉舒适,是最适合旅游的月份.(2)从综合舒适度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不舒适等级,但逐渐趋于舒适;在月际变化中,6—9月份为最舒适的月份,最适合旅游.不同指数对长岛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不同,因此建立适合本地的气候舒适度模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崩壁土壤水分变化是导致崩岗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可以导致崩岗崩壁失稳发生崩塌,降雨过程中土体在不同含水率下的胀缩特性是决定崩壁失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安溪县典型崩岗崩壁土体为对象,通过室内无荷膨胀率和线性收缩率试验,研究不同梯度含水率对崩壁不同土层胀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的无荷膨胀率均随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减小,线性收缩率则相反。初始含水率与崩壁不同层次土壤无荷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指数递减关系,各土层拟合所得到的回归方程均可表达为:δ_e=ae~((–ω/b))+c,R~20.96;初始含水率与崩壁不同层次土壤线性收缩率之间则存在着明显的指数递增关系,各土层拟合所得到的回归方程均可表达为:δ_(sl)=ae~((ω/b))+c,R~20.96。对于同一土层,膨胀的变化幅度大于收缩的变化幅度。比较不同土层的膨胀和收缩变化幅度发现,红土层变化幅度最大,分别较砂土层高2.58%和3.33%,较碎屑层高3.61%和4.67%。这种不可逆的干湿胀缩现象可能是造成土体产生裂隙进而引起崩壁坍塌的原因,这对于认识崩壁失稳崩塌原因和崩岗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杉木3代林产品价值转化和生态效益提升,结合浙江省庆元林场林分资源现状,进行培育杉木3代林产品价值转化和生态效益研究。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纯林3个不同林分设置3个试验区,通过对试验区各年度的监测数据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针阔混交林的林产品价值转化率显著优于纯林和阔叶林,林相分布均匀,生长速度最佳,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4米;林产品价值转化每亩为960元。  相似文献   
4.
对参试的品种杨88个品种(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抗虫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白杨透翅蛾的品种(系)为白城5号杨、白林3号杨、白林2号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白杨透翅蛾亲本;抗青杨天牛的品种(系)为白林2号杨、白城41号杨、迎春5号杨、格尔里杨、107号杨、中黑防2号杨、88-04杨、吉林加拿大杨、白城1号杨、晚花杨、加雌杨、健杨、白城2号杨、88-13杨、摩里柏林杨、81-10杨、白林3号杨、5号杨、小×钻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青杨天牛亲本。  相似文献   
5.
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方式的关键是某些出口的人员通过率,这些出口处单位时间内的人员通过率是对比不同模型下人员疏散的重要指标,和木桶理论类似,人员通过率低的出口,极易发生拥堵现象,从而延长了整体的疏散时间。理论与事实都表明,合理的出口方案有利于提高各个出口的人员通过率、降低整体的疏散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疏散出更多的人。因而出口方式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模型中,应急疏散系统的优劣以疏散时间与人员通过率作为两个衡量指标,时间越短、人员通过率越高,疏散效果越好。在人员移动过程与出口处,考虑到人在慌乱中的心理作用,若队列中人数较多,则会立即离开寻找新的出口;而如果队列中人数较少,则会产生拥挤情况,模型中采用具有生灭性的混合型排队模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8种土壤管理措施下渗透阻力(Pr)和土壤含水量(W)的变化。在2014—2015年的4个时期(12月、2月、4月和6月),对4种耕作制度和4种土壤管理措施在废弃地上进行了W和Pr的试验测定。试验共采集64份土壤样品,分析了在4个时间内W的时间变化。研究表明,Pr和W受土壤管理措施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此外,Pr和W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处理下,Pr与土层深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压实土壤上的耕作导致在所有测量时间和两种土层深度的Pr降低。一般情况下,在所调查的各处理中,给定的测量时间内,各处理间W的变化较低。研究发现,土壤管理措施和土层深度对W具有显著影响,但在所测的各时段内,土壤管理措施和土层深度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土壤管理措施和土层深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Pr的影响极显著(P<0.01)。此外,土壤管理措施和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Pr和W均有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体系下均腐土不同亚纲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以 4个干润均腐土[富牧西系(DFm)、春雷南系(DCl)、保国系(DBg)、明水系(DMs)]和 4个湿润均腐土[大西江系(MDx)、新发北系(MXf)、卫星农场系(MWx)、裴德系(MPd)]的腐殖质层(Ah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探讨影响均腐土不同亚纲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均腐土 8个土系样品共获得 1 674 634条基因序列,Shannon指数和 Chao1指数表现为:干润均腐土 >湿润均腐土。均腐土 8个土系细菌群落主要包括 10个门类,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富牧西系、春雷南系、保国系、大西江系、新发北系、卫星农场系、裴德系优势菌门,明水系以绿湾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属水平上,均腐土各土系的群落差异较大。样品热图分析将 8个土系细菌群落聚为 2类,其中干润均腐土聚为一类,湿润均腐土聚为一类。pH、交换性 Ca、CEC、交换性 Mg、SOC和 TP是影响均腐土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子( P<0.05)。此外,RDA分析发现,土壤 pH为影响均腐土细菌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而 pH、交换性 Ca、CEC为驱动干润均腐土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交换性 Mg、SOC、TP为驱动湿润均腐土细菌群落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kg-1。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增产0.5 t·hm-2,增幅为8.8%;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1.1%、121.1%和84.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23.5%和25.4%。【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但各省(市)间存在一定差异且省(市)内变异较大。四川、云南、湖北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具有较低的产量反应,说明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方案。分析长江流域优化养分管理措施下的小麦产量反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氮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10.
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业园区中广泛应用,已成为引领农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梳理了信息技术和产品在现代农业园区中设施农业、大田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现代农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园区信息化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关键技术研发不成熟、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和产品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