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27篇
  46篇
综合类   438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青麻叶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探索NPK肥料在青麻叶上的利用效率,以期为青麻叶科学施肥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明:N肥对青麻叶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影响最大,P肥、K肥次之,N、P、K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青麻叶产量的关键措施;N、P、K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在试验条件下,N、P、K肥料配合施用青麻叶的N、P、K肥利用率分别为49.5%、27.4%、58.1%.  相似文献   
2.
巨峰葡萄无核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巨峰葡萄树势强,开花期遭遇降雨,以及温度过低、过高等不良气候等因素影响,造成有核栽培严重落花落果,导致果粒着生松散,外观品质差等问题,自2014年开始,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句容市茅山镇句容市七彩玉葡萄科技有限公司葡萄试验园,通过连续5年对巨峰葡萄无核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创新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巨峰葡萄无核标准化栽培技术。在分析巨峰葡萄的品种特性及种植现状的基础上,从产地环境、建园、架式、整形修剪、新梢管理、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对巨峰葡萄无核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参与碳氮磷转化的水解酶对不同施肥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土壤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差异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在红壤中添加牛粪有机肥、化肥进行90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动态分析5、30和90d参与碳氮磷转化的土壤水解酶(α-1,4-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30 d后,化肥处理的总酶活性显著下降,对应的参与碳氮磷转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有机肥处理的总酶活性在培养期内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其α-1,4-葡萄糖苷酶显著增加,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参与碳转化的4种水解酶中,只有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施肥的响应较强,且施加有机肥增加其活性而无机肥则降低其活性;对于参与氮转化的水解酶而言,化肥明显抑制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而有机肥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受到有机肥的抑制作用,而对化肥的响应总体不明显。不同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有明显差异,NMDS分析表明,α-1,4-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响应最明显,其次为磷酸酶与木聚糖酶;相关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 H、可溶性有机碳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一定程度说明了不同肥料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水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全球登记、上市或建议登记的农药品种有47个。其中,杀菌剂13个,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5个,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6个,生物农药及其他23个。本文对涉及的5个杀虫剂农药品种,从作用机理、生物活性、登记及市场等方面做如下介绍。在5个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中,2个杀线虫剂是氟噻虫砜和tioxazafen,1个双酰胺类杀虫剂是环溴虫酰胺,1个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是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泥浆沉实时间对晚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1)、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2)、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3)和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4) 4个处理对晚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年份均以T4处理的水稻植株最高,分别为100. 5和99. 4 cm; 2个年份均以T1处理全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01和98 d;均以T4处理全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6和102 d;植株茎、叶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745. 05、1867. 35、14 932. 2 kg/hm2(2016年)和3681. 15、1861. 05、14 897. 25 kg/hm2(2017年);水稻产量高低顺序均表现为T4、T2、T3、T1。植株茎、叶、穗及地上部分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T4处理的地上部分氮、磷、钾素积累量比T3处理分别增加9. 7、2. 32、10. 3 kg/hm2(2016年)和9. 7、2. 22、10. 3 kg/hm2(2017年)。因此,综合考虑生育期、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等因素,以T4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麦黄矮病毒(BYDV)株系的生物学信息,为深入研究BYDV各株系的遗传特性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NCBI数据库搜索BYDV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 7.1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以MEGA 7.0构建BYDV系统发育进化树。用CodonW分析BYDV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运用NCBI中的E-Utilities工具搜索BYDV各株系的基因及蛋白,采用SWISS-MODEL预测BYDV蛋白的三级结构。【结果】BYDV各株系碱基序列相似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AV株系组内核苷酸序列最低相似性最低,仅为77.9%,表明该株系全基因组序列变异较多。PAV、KerII、GAV和RPV株系存在碱基突变,均以C—T碱基突变数目最多,且碱基变异倾向于碱基转换。BYDV各株系分为五大分支,其中分离地相近的株系或同一株系BYDV间亲缘关系较近,来自法国克尔格伦群岛的Ker-II株系与PAV株系亲缘关系较近,来自美国的MAV株系与来自我国的GAV株系亲缘关系较近,来自我国的GPV株系(NC-012931)与美国的RPV、RMV和RPS株系亲缘关系较近。BYDV密码子使用无明显的偏好性。PAS、MAV和GAV株系的基因组中均包含7个基因,而PAV株系基因组包含8个基因。在BYDV各株系gp1~gp4蛋白中,gp4蛋白的三级结构保守性最强,而gp1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变异,正是不同BYDV株系的传播媒介及对寄主植物侵染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BYDV各株系普遍发生分子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同,以PAV株系变异程度最大;推测GPV和RMV株系隶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水温对不同规格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摄食和生长的影响,采用自制饲料在不同温度(6℃、10℃、14℃、18℃和22℃)下对小(7 g)、中(68 g)、大(169 g)三种规格的细鳞鲑进行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规格细鳞鲑在18℃时获得最大摄食率,中规格细鳞鲑在14℃和18℃获得最大摄食率,而大规格细鳞鲑在14℃时获得最大摄食率(P0.05)。小、中规格细鳞鲑在14℃和18℃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而大规格细鳞鲑特定生长率在14℃时有最大值(P0.05)。相同水温条件下,细鳞鲑的最大摄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特定生长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鱼体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最大摄食率(C_(max))的影响可以用下式模拟:lnC_(max)=–6.8282+1.1603ln W+0.3729T–0.0095T~2–0.0157Tln W;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湿重特定生长率(SGR_w,%/d)的影响可用下式拟合:ln SGRw=–1.9390–0.2184ln W+0.4376T–0.0147T~2,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能值E_t(k J/fish)的影响可用如下方程进行较好拟合:ln Et=1.0012+1.2070ln W–0.0002T~2–0.0021Tln W。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最大摄食率和鱼体能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湿重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细鳞鲑养殖的适宜水温范围是14~18℃。  相似文献   
8.
提前喷施叶面肥对增强翻秋晚稻抵御寒露风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翻秋种植(早稻品种作晚稻直播栽培)以其节本高效、缓解双季稻季节矛盾等优势得以迅速发展,但翻秋晚稻抽穗期迟于移栽晚稻,更易受寒露风影响而减产。本研究以始穗期寒露风来临前2d设置喷施清水(CK)、喷施宝(T1)、寒露风来临当天施喷施宝(T2)3个处理,研究提前喷施叶面肥对翻秋晚稻抵御寒露风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期为提高翻秋晚稻应对寒露风的避灾减灾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及T2相比,提前喷施叶面肥(T1)可促进翻秋晚稻安全齐穗,缩短生育期3~4d;有利于增加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后期叶片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的正常衰减,提前喷施叶面肥后植株的C、N营养更协调,干物质运转更通畅,从而显著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结实率9.5~13.9个百分点,增产15.8%~23.7%;提前喷施叶面肥还可改善翻秋晚稻稻米的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可见,通过气象预警,提前喷施叶面肥可有效增强翻秋晚稻抵御寒露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是小麦遗传育种的良好资源。为了深入了解和挖掘滨麦的基因信息和优异资源,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长于滨海沙地的野生滨麦的叶片转录组进行了深度测序并组装,对得到的所有Unigene进行COG、GO和KEGG分类和功能注释,对Na+转运相关蛋白基因和氧化胁迫响应基因进行了挖掘,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对随机选取的1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12 846条Unigene,其中的59 380条得到功能注释,占总数的52.62%。COG分类结果表明,15 786条Unigene归属于25个类别。GO分类结果表明,20 350条Unigene被注释到三个大类中,其中,属于“生物学过程”的Unigene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56%。KEGG分析结果表明,18 550条Unigene得到注释,共涉及到128条代谢途径。其中,含Unigene数量最多的类别是“代谢通路”,涉及到的Unigene占总数的27.86%。“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涉及的Unigene数量也较多,分别为1 367条和861条。对Na+转运相关蛋白基因和氧化胁迫响应基因进行挖掘,发现了15条注释为Na+/H+反向转运蛋白的Unigene和175条响应氧化胁迫的Unigene。随机选取的12个基因的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溴苯腈与精喹禾灵混用对亚麻的安全性及控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控亚麻田杂草的安全高效药剂,采用喷雾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测定了溴苯腈和精喹禾灵混用对亚麻的安全性和对亚麻田杂草的防效,并研究了除草剂混用对亚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溴苯腈与精喹禾灵按有效成分含量375~450 g/hm2混用,施药后21 d,亚麻无药害症状,当用量增至675 g/hm2时,亚麻苗失绿症状明显,有烧叶现象,呈中度药害中毒症状;二者混用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的选择性系数均为1.42,高于对照药剂2甲4氯钠 (其对稗草和反枝苋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0.53和0.85),表明该混用药剂在亚麻田应用存在潜在的药害风险,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前提下,须严格控制其用量;该混用药剂以有效成分371.25 g/hm2在田间应用时,药后35 d对亚麻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85%以上,亚麻株高平均增加42.33 cm,高于对照药剂溴苯腈 (株高增加40.93 cm)、精喹禾灵 (株高增加41.80 cm) 和空白对照 (株高增加39.07 cm),且平均鲜重比单用溴苯腈和精喹禾灵分别提高2.7%和4.6%,比空白对照提高8.3%。表明溴苯腈与精喹禾灵混用可以用于防治亚麻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但为了防止药害的发生,应严格控制用量,并使用防护罩喷头进行定向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