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花卉多花胡枝子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属豆科胡枝子属(Lespedeza)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冠紫色、紫红色或蓝紫色,花色艳丽,花期(6-9月)较长,且花期正值春花凋零,夏花不多之际,可作为良好的晚春及夏季观花灌木[1].除观赏价值外,多花胡枝子枝条细软,适口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西省甘蓝黄叶病发生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寿阳县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12份罹病植株根、茎部共分离到28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与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与木贼镰刀菌为山西省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较尖孢镰刀菌弱。此外,木贼镰刀菌作为甘蓝黄叶病病原为首次报道。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经氯酸盐诱导处理,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突变体)59株,其中nit1型38株,nit3型10株,nitM型11株。所有nit突变株分别在PDA斜面转管培养3次(21 d)后,除6株恢复成野生菌株外,其余多数nit突变菌株表现稳定。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其中以nitM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灰葡萄孢菌营养体亲和性时应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相似文献   
4.
盾壳霉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酶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酶促反应,在本试验计量范围内,其反应速度与酶量和底物浓度均呈正相关,但两种酶促反应适宜的温度和pH值有较大差。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8.0,葡聚糖酶降解葡聚糖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3.0。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变化及对核盘菌菌丝和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在寄生核盘菌初期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会明显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酶特征,同时盾壳霉对照在没有核盘菌存在时,也能检测到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说明盾壳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都有组成酶存在。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大量消解都出现在这两种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表明两种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消解腐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梨属矮化砧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的影响,以酥梨/K30/杜梨、酥梨/OH×F51/杜梨,酥梨/杜梨的果实为测试材料,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对酥梨果实内与石细胞形成的相关酶类苯丙氨酸氨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成熟期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含量和粒径比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梨属矮化砧上的酥梨果实石细胞总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的排序均为K30OH×F51杜梨。并且3种梨属砧木上酥梨果实的PAL、POD、PPO活性,从盛花后30~120d,整体呈从高到低的趋势,在盛花后30d最高,盛花后60d差异最显著,盛花后90d降低幅度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个时期的3种酶活性与最终石细胞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呈正相关。在果实发育前期,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杜梨、OH×F51、K30,梨属矮化砧K30和OH×F51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均低于酥梨/杜梨,并且减少了石细胞含量、降低了石细胞粒径比,在改善果实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欧李上一种新病害欧李酸腐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欧李酸腐病发生在欧李果实成熟期,果实腐烂变酸,病部产生白色霉层。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分生孢子长筒形、末端钝圆,大小为4.5~10μm×3.3~7.5μm,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7,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宜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8.
利用已经公布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对该基因组中基序为2~6碱基的微卫星(SSR)序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已经公布的23条基因组中选择前3条染色体进行分析,共有888个SSR,其总长度为3.512kb,占这3条基因组染色体碱基数的0.068%,平均6.50kb中就分布有一个长度大于15bp的SSR序列。其中,数量最多的为三碱基重复序列,共有SSR数量329个,其次为六碱基重复序列,数量达185个。五碱基重复序列的SSR数量为155个,数量最少的是四碱基重复序列,只有101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确定山西太谷地区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明确了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引起当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该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产孢最适pH为6~7。以蔗糖和乳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蔗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时最利于产孢。[结论]百合枯萎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