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云杉外生菌根菌种为试材,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粘盖牛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是20~25℃,最适pH值是6.0;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云杉幼苗的苗高、地径和侧根数,经褐粘盖牛肝菌、微甜乳菇和土生空团菌液体菌剂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比对照提高了26.8%、23.9%、22.0%;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微甜乳菇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褐粘盖牛肝菌和土生空团;黑紫红菇和白乳菇对云杉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2017至2020年,在甘肃省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和苗圃,采集不同云杉树种的球果,分别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锈孢子器、锈孢子及其包被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进行初步鉴定,同时调查9种云杉上球果锈病发病率。结果表明:在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5种常见云杉中,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球果鳞片上未发现锈孢子器;沙滩苗圃13种云杉中,只有4种结果,东方云杉P. orientalis和黑云杉P. mariana球果鳞片上未发现锈孢子器,丽江云杉P. likiangensis和西藏云杉P. spinulosa感病;通过形态特征比对,初步确定6种云杉上球果锈病的病原均为杉李盖痂锈菌Thekopsora areolata。  相似文献   
3.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选用甘肃礼县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开花第10天开始通过定期测定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相应干重的水平。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6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雨出现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著提高,之后出现差异,其与籽粒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掌叶大黄籽粒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d(7月上旬),种子含水率12%~16%,茎秆尚未枯萎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蕤核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分析了其开发前景,提出了加大政府部门扶助力度,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加强资源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加速人工培育繁殖;实行产业化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等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拱坝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为深入推进森林多目标经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测定。[结果](1)人工云杉林SOC含量平均为(32.5±21.82)g/kg,0—60cm SOCD为(13.85±6.98)kg/m2;(2)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密度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5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有效P及速效K含量呈递减趋势。(3)0—60cm土层含量与自然含水量,全N,全K,速效K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SOCD与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一致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壌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林分结构、土壤理化特性、树种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封育年限对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封育年限对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天然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封育后灌木层的盖度、密度、平均冠幅、高度明显升高,而草本层则相反。(2)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呈V形变化,封育13a达到最小值,而群落植被特征、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养分,呈倒V形变化,封育13a达到最大值。0—40cm,封育13a的土壤平均速效N,P,K较未封育草地分别增加26.42%,107.35%,33.92%;全量N,P,K含量分别增加了168.42%,47.62%和31.12%。(3)封育后,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固碳能力有所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F_(13)F_(22)F_(30)F_5CK;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F_5F_(13)F_(22)F_(30)CK,说明在狼牙刺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4)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狼牙刺灌丛覆盖度增加,从而增加地上生物量,使生产力得到提升,生物量与封育年限存在线型关系。[结论]采取封育措施后,干旱河谷地带的狼牙刺群落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优于未封育,植被自然恢复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陆生贝类多为农林有害生物,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采用样地法调查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园陆生贝类,结果表明武都区油橄榄园分布陆生贝类1目2科6属8种,优势种群为格拟烟螺;管理粗放且套种石榴的油橄榄园陆生贝类个体数量较多,周边有农作物时也较多;10月份为个体数量高峰。其中,格拟烟螺、囊形奇异螺为甘肃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