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间作及带状轮作模式对玉米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提出适合宁夏灌区的种植模式。试验于2019—2020年,在宁夏王团旱作节水高效农业试验站开展,设置玉米/大豆间作(IMS)、玉米-大豆带状轮作(RMS)、单作玉米(MM)、单作大豆(SS)4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轮作处理使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58%~11.45%,且与间作相比,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29%~7.53%。带状轮作种植模式下玉米对氮素的积累量、转运量及籽粒贡献率比间作提高2.19%、30.44%和19.86%。带状轮作和间作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64%和3.98%,且主要分布于0~140 cm土层,带状轮作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增加38.00%,且比间作增加15.61%。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处理提高玉米产量11.3%,降低大豆产量51.39%;玉豆带状轮作处理弱化了种间竞争力,使玉米产量提高21.98%,大豆产量下降22.91%。因此,带状轮作种植模式在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及产量方面优势明显,可作为宁夏引黄灌区的一种有效替代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柞树早烘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西丰县、沈阳市及凤城市的几个发病较重柞蚕场的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柞树早烘病开始发生于8月下旬,大面积的早烘病开始于9月上旬,此病首先发生在柞树下部枝条的基部叶片上,再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柞叶边缘处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分布不均匀,以后斑点继续扩大,由叶缘部位不均匀地向中部扩展,最终叶片全部变成褐色,但叶片并不脱落。一般柞墩密度大、根刈树形、北向坡(阴坡)、坡度大的蚕场早烘病发病重;从树种看辽东栎、蒙古栎发病较重,槲和麻栎较轻;从树的枝龄来看,3~5年生或者更老枝龄的柞树发病严重,1~2年生的枝龄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抗旱指标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选育适宜宁南山区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通过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8个品种12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根据抗旱系数不同,可分为抗旱性强、中、弱3个等级;12个性状的主要信息主要集中在4个主成分中,累积贡献率达93.40%,这4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映产量、抗旱系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不实小穗数、颖花结实率9个性状。产量、穗下节长和株高与抗旱系数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217-3,Z0231-3和对照中引6号,这三个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及株高等主要指标在第三类和第二类之间,但穗长、穗粒数及单株粒重在三类中平均值最低。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98-5808-1和Z0228-2-1,这两个品种的穗粒数、单株粒重和不实小穗数三个指标平均值最高,但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等指标平均值最低。第三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349-4,08AWS089和晋太0509,这三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旱系数高,平均穗长最大,平均穗下节长最长,平均结实小穗数最多,千粒重最大、株高最高。  相似文献   
4.
垄膜沟播与平膜侧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我国西北半湿润易旱区合理覆膜种植方式,为该区作物生产及覆膜种植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传统平作为对照,设两种覆膜方式:垄膜沟播(R)与平膜侧播(F).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CK)相比,垄沟宽均为40 cm(R40)和60 cm(R60)的沟播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提高8.82%(P <0.05)和10.84% (P< 0.01),膜宽为40 cm(F40)和60 cm(F60)的侧播处理提高4.40%和3.96%,沟播处理较侧播处理平均提高了5.42%(P<0.05).不同覆膜方式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较传统平作(CK)显著增加,同宽度的沟播处理较对应的侧播处理提高幅度明显,但胞间CO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平作(CK).不同覆膜方式处理的小麦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传统平作(CK)显著提高,平均提高幅度达21.52%和30.97%,同宽度沟播处理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P<0.05)高于对应的侧播处理.试验表明,在半湿润旱作区冬小麦垄膜沟播是一种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调亏灌溉与减氮施肥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灌水量与施氮量耦合对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2 a生‘宁杞7号’枸杞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正交组合设计,通过黑色无纺布覆盖地垄(地布覆盖),垄沟栽培的模式,采用滴灌带进行不同水肥量的灌溉,通过人工测量,大田采集数据后,分析水氮2因素耦合对枸杞产量与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在灌水量158 m~3/hm~2、施氮量207 kg/hm~2水氮组合下,枸杞的单株鲜质量为132.35 g,百粒质量为58.92 g,果实形态较优。此时株高最高,地径最大,分别为117.23 cm和2.17 cm。枸杞以产量与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此水氮耦合条件下,枸杞干果产量达到3 045 kg/hm~2,较当地平均产量增产67.77%,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每公顷纯收入为41 985元。实施一定程度的调亏灌溉与减氮施肥可以使枸杞增产、增收,且促进了枸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针对进口质量流量计价格昂贵、供货周期较长、售后服务不及时等问题,结合成品油管道特点,联合中国相关厂商研制了国产化质量流量计。国产化质量流量计在设计和制造方面采用全数字解算技术和稳定的传感器制造技术等专有技术,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托成品油管道现场建设了国产化质量流量计试验场所,采用串联方式与进口质量流量计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国产化质量流量计运行稳定,与进口流量计相比,相对偏差较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首次实现了国产化质量流量计在成品油管道中的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模拟雨量下微集水种植对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探索微集水种植的增产机理及其适宜的雨量范围,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在2006-2007年研究了作物生长期间不同降雨量下微集水种植玉米对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 mm雨量下,微集水种植玉米可提高其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2006年籽粒产量、农田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氮、磷和钾养分利用效率(NUEN、NUEP和NUEK)在230 mm雨量下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5.4%、73.3%、56.0%、44.4%和106.8%,340 mm雨量下分别提高了36.7%、40.2%、22.8%、18.1%和35.5%,440 mm雨量下与平作相比差异不明显;2007年籽粒产量、WUE、NUEN、NUEP和NUEK在230 mm雨量下较对照分别提高了82.8%、77.4%、64.0%、52.2%和123.9%,340 mm雨量下分别提高了43.4%、43.1%、30.4%、21.8%和41.2%;440 mm雨量下籽粒产量、WUE和NUEN分别提高了11.2%、9.5%和10.1%。由此可知,在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230~440 mm范围内,通过微集水种植可以增加籽粒产量,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尤其在雨量较低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及增产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工业企业节能降耗、防污减排工作抓得很紧,一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强制性炸毁或关停,对不达标企业限期整改,对新项目实行区域限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银行不给提供贷款支持,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治理与发展同步进行,对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设置平作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以平作为对照组,研究了玉米在垄沟集雨下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30 mm3、40 mm的降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玉米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1.1%和10.5%,在440 mm的降雨量下,两者的差异不显著;在3个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玉米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分别提高了20.5%、18.9%和10.7%;沟垄集雨种植玉米和对照组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对照组水分利用效率在230 mm、340 mm降雨量下呈"单峰型"曲线,在440 mm降雨量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沟垄集雨种植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单峰型"曲线。  相似文献   
10.
模拟降雨量下沟垄微型集雨种植玉米的水温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明沟垄微型集雨种植(垄体覆膜沟内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为确定合理的微型集雨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夏玉米生长期,人工模拟大、中、小3种降雨量(440、340和230 mm),定期测定传统平作(T1)和沟垄微型集雨种植(T2)条件下土壤水分和耕层地温,并分析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结果】在玉米全生育期230、340和440 mm降雨量下,沟垄微型集雨种植农田200 cm土层平均储水量分别较平作(平作不起垄不覆膜)增加了2.3%、5.2%和4.5%,耕层0~5 cm平均地温分别增加了1.2、1.1和1.0℃。在全生育期230 mm和340 mm雨量下,WUE 较平作分别增加7 kg•ha-1•mm-1和3.1 kg•ha-1•mm-1,提高了61.24%和26.90%;当全生育期降雨量为440 mm时,沟垄微型集雨种植和平作的WUE分别为16.55 kg•ha-1•mm-1和17.46 kg•ha-1•mm-1,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为230 mm到340 mm雨量范围,沟垄微型集雨种植能明显改善玉米的水温条件,提高W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