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即墨市某发病猪场8份血清进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总体阳性率达62.5%,初步表明此猪场已感染了猪Ⅱ型圆环病毒。同时利用已建立的聚合酶联式反应(PCR),从此发病猪场中,无菌采取淋巴结、脾脏和肺,经过研磨、冻融、抽提,得到DNA模板,进行了PCR扩增,并分别从淋巴结、脾脏和肺中获得预期长度的猪Ⅱ型圆环病毒的DNA片段,从而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初步证明了此猪场已感染了猪Ⅱ型圆环病毒,也为即墨市猪Ⅱ型圆环病毒KF株的进一步分离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长期定位施肥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塬麦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以长武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1984—2018年)为平台,调查裸地(L)以及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MNP)的小麦田土壤线虫群落数量、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指数,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麦田土壤线虫数量显著高于裸地,而CK、M和MNP处理使小麦田中土壤线虫数量比NP处理提高了31.63%~56.20%;(2)施肥减缓了长期种植小麦导致的食细菌线虫(特别是头叶属)相对丰度的下降,单施有机肥的处理(M)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同时,相比于CK,施用有机肥的M和MNP处理杂食/捕食线虫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18.4%和8.24%,表明有机肥对杂食/捕食线虫的促进作用;(3)长期施肥处理土壤线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指示土壤健康状况的瓦斯乐卡指数(WI)分别为1.80~2.19和0.36~0.68,相较于裸地(H=2.36;WI=1.57)有所下降,但M和MNP处理的线虫成熟度指数(MI)和结构指数(SI)均高于其他处理(L、CK和NP处理),表明施用有机肥有助于土壤食物网维持复杂的结构和成熟稳定的状态;(4)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可溶性碳的变化是影响土壤线虫数量和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筛选田间防效较好的药剂用于防治苹果腐烂病,通过生长速率法和离体枝条试验,从8种药剂中筛选出3种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剂供大田试验,分别为3%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12%腐殖酸铜水剂和6.5%菌毒清水剂。田间试验表明,三种药剂均表现出超过55%的防效,其中以2.12%腐殖酸铜水剂为最优,其防效为58.03%;3%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显著降低病斑复发率,仅为7.5%。三种药剂,对伤口有较好的愈合作用,显著高于CK(P0.05),愈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6.5%菌毒清水剂、2.12%腐殖酸铜水剂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增幅分别为70.50%、61.62%和54.96%。  相似文献   
4.
黄菁华 《猪业科学》2006,23(8):65-67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大量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全面等优点。本文就16s rRNA主要基因检测技术(DGGE,TGGE,FISH,FQ—PCR)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奶牛同期发情和定时授精技术的发展,为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奶牛产后容易虚弱,同时还要产奶,体内的代谢循环和激素分泌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奶牛的生理状况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容易降低生产和繁殖性能,甚至导致产后疾病的发生。从奶牛产后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从产后保健和疾病预防两个角度阐述如何更好地促进奶牛产后身体机能恢复,为奶牛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旱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春  黄菁华  李修强  李辉信  孙波 《土壤学报》2011,48(6):1235-1241
基于红壤旱地(玉米)的长期施肥试验,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线虫分布特征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包括:CK(对照)、ON1(低量有机肥)、ON2(高量有机肥)和ON2L(高量改良有机肥)。结果表明,施肥8a后,红壤旱地中共鉴定出15科、29属土壤线虫,包括8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食细菌线虫、3属食真菌性线虫和9属捕食杂食性线虫,短体属(Pratylenchus)、小杆属(Rhabditi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线虫总数的大小顺序为ON2>ON1>ON2L>CK。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于施用有机肥有不同的响应:除SI外,其他虫群落生态指数均有显著差异,通过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土壤的肥力变化状况,土壤线虫可以作为施有机肥过程中指示土壤健康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退耕典型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饱和导水率Ks(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反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是重要的水力参数。通过对云雾山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退耕地0~40 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方差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退耕过程有利于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退耕第3-22年,饱和导水率从4.16 mm·min-1增加到6.74 mm·min-1,提高了61.9%。在这一阶段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整体得到改善,其中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善更为明显。退耕开始阶段(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至最低,仅为17.79 g·kg-1,随后有机质迅速积累,到退耕24年时含量达52.49 g·kg-1,增加了195.1%。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水稳性团聚体直接作用更显著,有机质间接作用更显著。每增加1个单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饱和导水率提高2.4%,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个单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只提高1.2%。  相似文献   
8.
植被恢复下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有关土壤结构和土壤功能的国内外文献,对土壤结构和土壤功能的研究进展、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以及土壤结构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讨论了土壤结构与土壤的作物生产功能、土壤水库功能、土壤碳库功能、土壤基因库功能等的关系;并对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在土壤结构与孔隙特征分析中的应用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如何反映土壤孔隙的真实状况,加强对土壤结构及其功能的定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顶级植被辽东栎群落0—100cm土层有机无机胶结物质的含量与类型、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进行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测定,对胶结物质含量与分布及其对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胶结物质对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碳酸钙含量在剖面上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分布规律。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0—2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20—100cm土层;而碳酸钙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其中20—100cm土层中碳酸钙含量显著高于0—20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加,但总体上变化不明显。(2)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在20—70cm土层中大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最为剧烈(与0—20cm土层相比,破坏率增加了581.00%)。40—100cm土层中大团聚体破坏率是0—20cm土层中的7.25倍,表明表层大团聚体稳定性远远高于底层。(3)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在有机碳组分中,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对大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起最直接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主要胶结物质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明确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是直接影响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最强烈的胶结物质,这为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体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肠道是多种细菌的良好生存环境,相当一部分肠道菌长期定居在肠道内,对宿主有益无害,这类菌群被称之为肠道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在宿主内生存和增殖,对维持宿主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在肠内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