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西北少数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划分为四类区域;其次,揭示了各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在整体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模式。在局部空间分布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聚集区太少、较低的聚集区太多,且存在极化效应较强的"热点"现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环境效率逐渐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中应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分别对2007和2011年我国31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环境绩效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仅有少数城市的环境绩效达到了DEA有效,大部分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欠佳,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2007到2011年,大部分城市的环境绩效有所改善,且部分城市的改善幅度较大,但仍有少数城市的环境绩效有所降低,包括上海、拉萨、南昌、合肥和石家庄.城市财政能力对城市环境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变动对环境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地区35市(州)为案例,根据数据源条件,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构建了包含12项指标在内的城市可持续性空间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持续发展指标校正模型,采用AHP分别计算了东北三省35市(州)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度,通过可持续性空间测度与比较,阐析了东北地区35市(州)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可持续性具有地理空间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以沈阳为代表的转型成功的老工业区和以大连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度较高,而边远地区及处于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则相对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明显,对其周边城市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耦合与转换关系,因此,在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必须因地制宜,并且要从城市群或经济区等视角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属生态环境脆弱区,又是西北乃至全国典型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对其资源-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的演进分析迫在眉睫。文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定西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人类活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政府干扰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影响和政策干扰下的非参数回归模型,实现对研究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的耦合演进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8年间,定西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及政策干扰关系呈倒U型曲面,目前定西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急需转变发展路径。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时也应致力于环保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保监督检查,使整个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内设置5个样地(共计6.25 hm<'2>),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结合7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幼苗缺失,幼树极少,年龄结构大体呈倒金字塔型,为衰退种群;林分偏老,十分稀疏矮小.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显著,其中后坑胡杨种群的年龄结...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中阿克塞、肃北、肃南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区域,天祝、甘南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区域,而张家川和临夏处于失调状态。基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分析结果,结合甘肃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2.5占PM10的比例范围从62.10~77.41%,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目前对于PM2.5的相关控制标准尚处于论证、试点研究阶段,使得对它的控制越发困难,应当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太原市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修正版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在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土壤侵蚀进行定量研究,并根据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林地,以及东部和南部的以梯田为代表的耕地地带(坡耕地除外),约占市区总面积的1/2以上。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北部以及边缘地带。其中,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地的侵蚀强度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水体和耕地,林地的侵蚀强度最小。总体上看,太原市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相对较低,土地利用状况相对较为合理,但亦有一部分地区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尽管所占面积较小,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基于元指标理论的庆阳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元指标理论,构建了庆阳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对庆阳各县(区)1990年以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庆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是在逐渐增强,但这种增强的主要拉动力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迅速进步,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目前部分县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