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11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化工废弃物的土地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三种供试工业废弃物,经土地处理后表明,发光细菌毒性明显降低,有的废渣处理物毒性已消除;Ames试验和发光细菌自发暗变种的遗传毒减弱,由阳性下降为阴性,或阳性程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镉、砷、铅的微生物效应及其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盆栽(水稻)土壤添加Cd,As,Pb对土壤微生物的效应。确定了真菌、放线菌、细菌以及硝化细菌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呈现显著刺激效应或显著抑制效应的浓度范围。计算了各类菌的ED30值,据此确定,三元素对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As>Cd>Pb。还测定了Cd,As,Pb对明亮发光杆菌T3,变种的效应。在盆栽试验中,发光度与土壤添加金属浓度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在大田调查中,发光度与土壤可提取性金属浓度呈显著高度(Cd)或中度(As,Pb)负相关。通过盆栽试验证明,T3,发光度100%和80%可作为二个级别的临界发光度,从而估算出相应的添加金属临界浓度。若从T3临界发光度100%预测污染土壤可提取性金属临界浓度与容量,可望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垃圾堆肥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娟  金樑  顾宗濂  林先贵 《土壤》2001,33(3):131-134
本文综述了垃圾堆肥及其产品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论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垃圾堆肥化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2 )垃圾堆肥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3)垃圾堆肥产品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然腐熟垃圾的微生物活性和肥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生活垃圾经堆沤处理为肥料后,用于种植蔬菜,增产效果显著,作物品质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土壤(潮土和红壤)施用垃圾肥,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改良了结构,提高了肥力。为利用城市垃圾提出了一条合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应用发光细菌监测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底泥的总体生物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留松  顾宗濂  谢思琴 《土壤》1987,19(3):145-147,155
明亮发光杆菌T3变种的生物毒性测定是一项新兴起的方法。该法依据有生物毒性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对T3菌荧光酶的敏感性,凭借在一定条件下,污染物浓度与T3菌发光度呈线性负相关,从而可以快速、简便地测定污染环境的总体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6.
添加物对土壤提取液中铜、镉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着重讨论添加物紫云英、CaCO3、膨润土对土壤提取液中Cu、Cd的降毒效应及其金属形态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添加CaCO3对降低红壤水溶态Cu、Cd和0.1mol/LHCl可提取态Cu、Cd含量及其毒性具有非凡的功能,并能使红壤中可溶态、交换态Cu、Cd明显向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和硫化物Cu、Cd转化.换言之,CaCO3能使红壤中有效态金属向迟效态和无效态金属转化,致使其水、酸浸提液中Cu、Cd毒性被消除.  相似文献   
7.
黄棕壤添加重金属的毒性评价及其临界浓度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连续盆栽水稻、小麦的过程中研究了加入黄棕壤的Cu、Cd、Pb的毒性(发光细菌法)。结果表明,当以水提取黄棕壤中三元素,浓度低,不显毒性,这与水提取红壤的结果相反;当以0.1mol L-1HCI提取黄棕壤中三元素,则浓度明显提高而显示毒性。在相关显著水平P=0.001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金属浓度与剩余发光度(毒性指标)优化拟合方程。规定含金属土壤的临界剩余发光度为90%(EC10)。据此,估算出黄棕壤中Pb、Cu、Cd的临界浓度(μg/g土)分别为:488-587,17.8-25.3,2.11-2.12。  相似文献   
8.
红壤性水稻土铅临界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几种类型土壤中砷环境基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依据我国四种类型土壤中存在过量砷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与环境效应,确定了砷的的环境基准。分布在东南部的红壤和黄棕壤的基准为45-51mg/kg,分布在华北的褐土和西北的灰钙土为21-25mg/kg。  相似文献   
10.
谢思琴  张水铭  顾宗濂  吴留松 《土壤》1983,15(5):185-187
许多学者曾报导某些昆虫、植物、合成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和动物很容易把林丹(γ-666)降解成多种产物[1]。但关于林丹在土壤微生物群体和土壤分离菌作用下的降解产物研究得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