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利用AB13730测序仪对DGAT2基因Exon4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后发现三个突变位点474bp(C/G)、48lbp(G/A)、621bp(C/T),各个位点发现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CC型、GC型,GG型、GA型,CC型和CT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84、0.516,0.687、0.313,0.484和0.516。通过SAS软件(8.02)对4个产奶性状与DGAT2基因Exon4的关联分析表明.474bp(C/G)CG型305d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CC型(P〈0.05),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影响不显著(P〉0.05);481bp(G/A)GA型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GG型,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621bp(C/T)CT型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数都显著高于CC型(P〈0.05),乳脂率影响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25头荷斯坦青年种公牛为研究对象,以8头验证种公牛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参照群体,利用DNA测序方法检测κ-CN基因、leptin基因、DGAT1基因、DGAT2基因的SNP位点,结果共发现7个SNP位点,并利用7个SNP的标记效应对25头青年荷斯坦种公牛生产性能进行了基因组育种值估测。结果发现s1、s2、s3、s4、s5、s6、s7、s10、s11、s13、s16、s18、s19、s20、s21、s22、s23和s24青年公牛生产性能高,s8、s9、s12、s14、s15、s17、s25公牛生产性能低。  相似文献   
3.
以94头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应用PCR-SSCP技术研究Leptin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繁殖力的相关性。在Leptin基因外显子2的E2FB区上,经分析存在影响奶牛繁殖的多态位点,测序首次发现102nt处T突变为C。在平均产犊间隔上,AA与AT差异极显著(P〈0.01);AT与TT差异极显著(P〈0.01);A为优势等位基因,可作为荷斯坦牛育种中繁殖力的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4.
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对高产奶牛产后MUN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后高产奶牛采用不同蛋白水平日粮饲喂以研究其对产后MUN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MUN也随着升高,高浓度的MUN能够引起繁殖障碍,显著降低了情期受胎率,增加配种次数,延长了空怀天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本研究采集了20份健康犊牛新鲜粪便,采用厌氧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初步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A1、A2和A3)和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B1、B2、B3和B4),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A1和A2均为罗伊乳杆菌,A3为黏膜乳杆菌;B1为坚强肠球菌,B2为海氏肠球菌,B3和B4均为屎肠球菌。本研究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了更多的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6.
产后早期子宫投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奶牛在产后第7、9、11天进行子宫投注抗生素或复合中药制剂以考察其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及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后早期进行子宫投注复合中药和抗生素能够降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后首次发情及配种间隔,提高了产后100 d内受胎率,复合中药效果显著(P0.05)。对奶牛进行产后早期子宫投药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牛产后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产后高产奶牛添加不同浓度的过瘤胃脂肪,研究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后MUN、NEFA、BHBA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 g和400 g过瘤胃脂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泌乳高峰期MUN、NEFA、BHBA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后者略好于前者;另外添加400 g过瘤胃脂肪组奶牛产后平均配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5 VS 2.1±0.28),奶牛空怀间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02±22.5 VS 126±23.6),产后情期受胎率和100 d受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添加一定量的过瘤胃脂肪在一定程度能够降低高产奶牛产后MUN、NEFA、BHBA的浓度,提高了产后奶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家畜寄生线虫病防治的工作者提供更多候选菌种。方法:采用玻片法、琼脂块法,观察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形状并测其大小,从而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1个分隔。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不分枝,8~11个分隔,顶端形成烛台状分枝,在短而小的齿梗上产生3~12个分生孢子,稀疏,呈头状排列,厚垣孢子黄色,球形或椭圆形,单生或串生,直径14~22μm,一般在培养20 d后形成。捕食器为粘性网。最终鉴定为弯孢节从孢。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律胎素(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中药(黄芩苷、硫酸小檗碱、天花粉)、聚维酮碘、得米先等药物,应用于子宫,预防奶牛产后感染,并通过B超监测产后各组牛的子宫颈、孕角、空角变化。结果表明,律胎素联合应用中药、聚维酮碘或得米先对预防奶牛产后子宫感染、促进子宫恢复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k-CN基因第5外显子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检测k-CN基因第5外显子,检测出3种基因型(TT型、TC型、CC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1,0.328,0.031,采用SAS 8.02软件对4个产奶性状与k-CN基因第5外显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率(F)、乳蛋白率(P)、体细胞数(SCC)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P极显著相关(P<0.01),对校正305天产奶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