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虽然目前政府在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而言,激励机制还远远不够。文章主要从人才引进政策、绩效工资、科技奖励制度3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农业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虽然在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对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而言,激励机制还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文章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吸引力、科技人员贡献与待遇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健全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等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查阅资料、调研、统计等方式了解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