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数据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平台,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法、城乡建设用地隐性转型指数评价等方法,从城乡建设用地的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变化两方面分析了2001~2014年江苏通州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通州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断增加,以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为主,城镇用地增加相对较少,采矿用地持续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增速提升较快,城镇用地增速超过农村居民点用地。(2)88.37%的城乡建设用地新增来源是耕地,但建设占用耕地逐渐减缓;93.32%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出缘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且多转移为耕地。(3)城乡建设用地各密度区呈分散零星集聚分布,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强;分布密度呈现"中密周疏"的空间特征且差异显著,分布的密集程度向东、南部扩展。(4)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呈递增态势,年均利用效率不断增长,但增速减缓;城乡建设用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均不断增强,经济功能增速明显加快,社会功能增速明显下降,环境功能增速持续上升,但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一直明显低于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1—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耕地占补的时空特征,初步探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占补的管控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州区2001和2010年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该区2001—2010年耕地时空变化。[结果](1)2001—2010年通州区耕地总面积由92 503.47hm2减少到72 466.52hm2,补充速度慢于占用速度,占用和补充的水田比例都较高。(2)耕地占用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占用,96.80%是农村居民点占用,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是建设用地,水域及其他农用地,其中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的比例为71.67%。(3)耕地占用主要集中在通州区西北部和中部地区,耕地补充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以及北部地区。(4)从空间规模与空间结构控制效果来看,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2001—2010年对耕地占补的管控效果较差,对具体地类而言,对新增城镇工矿占用耕地的管控效果要优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结论]2001—2010年通州区耕地总面积减少,其占用的主要去向和补充的主要来源均是建设用地,且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占补的管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长江三角洲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的江苏省1990年至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区划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江苏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其中,耕地北增南减、总量在减少;耕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和长江两岸,增加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新增耕地的重心向苏北地区移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全省范围内增加,其中增加最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苏南东北部和苏北南部(即长江两岸),增长速度逐渐由南向北扩散.林草地在全省范围内总体减少,部分区域增加,在苏北东部沿海地区减少最多,在苏南西部和苏北西南部略微增加.水域面积增加,主要发生在苏北东部沿海、苏中西北部和苏南西部及太湖东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