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9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湖地区潜育化土壤的肥力特征与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俭  马毅杰 《土壤》2002,34(2):73-76
本文在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四湖地区潜育化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肥力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壤潜育化程度加重,土壤养分有机质趋于丰富、潜在养分含量较高,速效养分中速效钾相对较高而有效磷较低;结合观测和调查结果,分析了地下水位、还原性物质和土地利用状况及土壤养分平衡等因素对潜育化土壤肥力状况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综合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铜矿区(CS)和非矿区(UCS)两个海州香薷种群为对象,通过室内水培实验,分析了两种群幼苗在铜及营养缺失胁迫下植物生长、铜富集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铜、低营养胁迫及其相互作用对非矿区种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矿区种群的影响则远比非矿区种群小,且较低铜浓度(25μmol/L Cu)明显促进了矿区种群的生长;从耐性指数结果看,矿区种群铜耐性指数和营养胁迫耐性指数均高于非矿区种群。这表明矿区种群不仅进化为铜耐受种群,同时也进化成营养胁迫耐受种群。低营养胁迫明显促进了植物对铜的吸收和运转,如在低营养胁迫和25μmol/L Cu复合处理下,矿区种群根铜含量约为单一铜处理的25倍,非矿区种群是单一铜处理5倍多。低营养胁迫和过量铜显著减少了非矿区种群矿质营养元素如P, Mg, K和Mn的吸收积累,而矿区种群则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在铜和营养缺失复合作用下,两个种群矿质营养除Ca 和部分Fe外,均显著减少,但矿区种群减少程度明显比非矿区种群小。这些结果表明,矿区种群在胁迫条件下具有保持营养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在高铜污染和营养缺乏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和定居。  相似文献   
3.
有机物质种类对污染土壤铜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试验研究了几种有机物质对冶炼厂附近污染土壤中铜形态及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物质添加后对土壤铜化学形态与活性的影响进程较为迅速 ,半个月内就有明显的表现 :不同类型有机物质都对土壤铜的化学活性有控制作用 ,但控制效果因有机物质种类而异 ,且与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腐解转化有关 .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土壤粘粒矿物特征与土壤系统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海南岛不同母质土壤的粘粒矿物特征:都含有较多的高岭石,其中玄武岩发育土壤粘粒中高岭石最多,但其结晶最差。片岩和紫色砂岩发育土壤含相当多的水云母,粘粒部分水云母含量高达40%~45%,石灰岩发育土壤水云母含量亦较高,达20%~37%,此类水云母属二八面体型的水化白云母。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湿润”土壤粘粒中针铁矿与赤铁矿的含量之比为(3~4):1,而花岗岩发育的“常湿”土壤粘粒中只有针铁矿,不见赤铁矿存在,证明土壤中氧化铁矿物的类型是土壤湿润状况的反应,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可以用来区分“湿润”和“常湿”土壤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湖北省2000―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DEM分析其对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现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形、土地覆被类型等是影响湖北省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2)2000―2015年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以不显著变化为主。其中,基本不变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10%,显著增加、显著减少区分别只占1.52%和1.31%。鄂西山区是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改善区,武汉城市圈则是主要退化区。(3)植被覆盖度分别在700 m高程带和14°坡度带发生显著突变。100 m及2 500~2 800 m高程带植被覆盖度在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300~400 m及1 100~2 400 m高程带在2004年发生显著突变。2°~10°及46°~52°坡度带植被覆盖度在2004年发生显著突变。16 a间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可能是气候波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该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世俭  马毅杰 《土壤学报》2001,38(4):575-578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地势低洼、洪涝频繁,历史上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是该区土壤母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陈世俭 《土壤与环境》2000,9(3):183-185
试验研究了泥炭和堆肥对铜污染土壤盆栽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添加有机物质的情况下,随着污染土壤铜含量的增加,黑麦草生物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呈显著负相关),地下部分对铜毒害的反应比地上部分更敏感;导致黑麦草生物量减产20%的土壤铜含量在200 ̄400mg/kg之间,添加有机物质能显著促进黑麦草尤其是其地下部分的生长,使中度,重度铜污染土壤上的三茬黑麦草生物量平均增加80% ̄200%,并提高  相似文献   
8.
洪水沉积物对长江中游洪泛区土壤钾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俭  马毅杰 《土壤通报》2002,33(5):343-345
本文对比研究了长江中游几类洪泛区 (江心洲、洲滩和圩垸等 )的洪水沉积物和剖面土壤的钾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 ,相对于洪泛区耕层 (表层 )或剖面土壤的钾素状况 ,洪水沉积物的覆盖能丰富表土的钾素营养 ,显著增加表土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 ,且速效钾的增幅大于缓效钾 ,而对全钾无明显影响。沉积物对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与其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CEC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沉积物和土壤的钾素状况与粘粒含量 (<0 0 1mm)呈显著正相关 ,与砂粒部分呈负相关 ;有机质和CEC对土壤钾素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 ;而洪泛区土地利用方式与耕层土壤钾素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9.
四湖地区不同水型水稻土的腐殖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湖地区采集了不同潜育程度5个水稻土剖面共20层样品,用傅积平改进法测定了样品的腐殖质组成,分析了松结态和稳结态中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潜育度越高,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上升,土壤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也越高,紧结态腐殖质在重组有机质中的比例下降,而稳结态和松结态腐殖酸的比例增高。胡敏酸、富里酸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4~8.8、0.5~10.1、8.4~14.6 g/kg。松结态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高于相应土壤中稳结态的含量。胡敏酸/富里酸比值(H/F)在松结态中为0.67~0.98,稳结态中为0.85~1,重度潜育土、中度潜育水稻土和潴育型中比值增大,依次为0.73~0.92、0.89~0.98和0.91~0.99。  相似文献   
10.
潜育化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形态与供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世俭  马毅杰 《土壤通报》2002,33(4):275-277
本文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几个不同潜育度水稻土剖面的磷素状况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并用张守敬—Jakson无机磷分级法做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 ,土壤潜育化程度对土壤全磷没有明显的影响 ,对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土壤潜育化程度加重 ,无机磷中的O—P含量有增加趋势 ,其占土壤无机磷的百分数增大 ;土壤有机磷也随之增加 ;但有效磷含量减少。潜育化状况对土壤磷素形态与有效性的影响与土壤有机质和还原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