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17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古菌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修复是一项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治理污染的技术。与理化修复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营养因素、O2和电子受体、表面活性剂和共代谢物等,并介绍了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成功应用的实例,讨论了生物修复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的植稻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种植水稻和施用无机肥对土壤β-变形杆菌纲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原始红壤改种水稻13年后,氨氧化细菌16SrDNA的DGGE条带数量增加,条带谱与原始红壤的差异较大,相似性为61%,说明种植水稻后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PCR-DGGE方法研究结果也显示,长期施用无机氮肥的处理(NP、NPK和NK),DGGE带谱相似性较高,达到73%,硝化率和硝化势均高于未施用氮肥的处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硝化率和硝化势均随着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推测尿素可提高土壤水解氮含量,使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进而提高硝化率和硝化势。  相似文献   
4.
邓欢  许静  郭颖颖  蒋玉颖  魏琳钧  钟文辉 《土壤》2018,50(5):942-948
本研究采用产电信号与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联用,探索快速响应和鉴定湿地铜污染的方法。采集湖岸土壤并淹水用以模拟湿地环境,构建土壤产电体系并实时连续记录土壤产电电压。土壤产电60 h后,分别向体积为145 ml的淹水层中加入5 ml Cu~(2+)浓度为300(T1)、600(T2)、1 200(T3)、2 400 mg/L(T4)的溶液。铜加入后,T1和T2处理的电压迅速降低,T3和T4处理的电压迅速上升,之后所有电压缓慢回到加铜前的水平。加铜后2 h,在淹水土壤中设置三电极体系并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污染物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显示,LSV曲线在0.162~0.182 V范围内出现单个氧化峰,峰电流值随溶液中Cu~(2+)浓度增加而升高。为解释土壤产电信号变化特征,对加铜前后电流、阴极电势和内阻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加铜后T1处理电流降低,阴极电势无明显变化;T2处理电流无明显变化,阴极电势上升;而T3、T4处理电流和阴极电势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且T4处理的内阻最低。本研究为实现土壤产电信号在监测污染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驯化培养,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苯胺降解菌,命名为菌株AN5.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为球状或短杆状,菌落颜色呈橙红色.菌株AN5除可降解苯胺外,还可以苯酚、苯甲酸、萘为惟一碳源生长.它的部分长度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AN5与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eus pyriainivorans)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相似性.实验采用PAUP 4.0软件包最大似然法对该菌株与相关菌进行系统发生分析.菌株AN5耐受苯胺的最高浓度可达5 000 mg·L-1.投加蛋白胨可以加速菌株对苯胺的降解.代谢机理研究证实, 菌株AN5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经邻位裂解途径降解苯胺.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分离到两株能以2,4-二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具有降解2,4-二氯酚能力的细菌GT241-1和GT141-2,鉴定后确定它们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菌株GT241-1和菌株GT141-2在最适温度25~30 ℃下,能将60~100 mg/L的2,4-二氯酚分别降解到8~12 mg/L和25~30 mg/L. 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在投加污泥总量0.59%和1.18%(以干重计)的假单胞菌GT241-1菌体后,对含2,4-二氯酚60 mg/L和COD 1500 mg/L的模拟废水分批处理20 h左右后可使2,4-二氯酚含量降到最低值9 mg/L,与未投加GT241-1菌体的对照相比它们对2,4-二氯酚降解速度较快. 用活性污泥法对含2,4-二氯酚废水进行连续处理时, 投加GT241-1菌体可加快反应器的起动; 反应器以2,4-二氯酚浓度60 mg/L、HRT 20 h通入模拟废水运行时, 投加GT241-1菌体者与未投加菌体的对照的出水中2,4-二氯酚含量分别为11.2 mg/L和16.7 mg/L, 前者对2,4-二氯酚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颜慧  蔡祖聪  钟文辉 《土壤学报》2006,43(5):851-859
磷脂脂肪酸(PLFA)是活体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可通过不同的生化途径合成不同的PLFA。一些PLFA可作为分析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记”。在土壤微生物分析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PLFA方法。本文介绍了表征微生物的一些PLFA、从土壤中提取PLFA的方法以及用GC-MS分析PLFA的原理。本文还将常用的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传统的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方法依赖于培养技术,只能培养和分离出一小部分微生物群落;Biolog方法可用于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多样性,即可反映微生物群落如何利用各种碳源底物,但对快速生长和适合在Biolog实验条件下生长的小部分群落成员有强烈的选择性;核酸分析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定量分析;而PLFA方法相对于上述几种方法有诸多优势。本文通过一些实例证明PLFA方法的特色或独到之处,也分析了其缺点。采用PLFA方法并结合其他方法有助于获取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更多和更全面而完整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从2,4-二氯酚生产厂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一株2,4-二氯酚降解细菌GT141-2,经鉴定确定为假单胞菌属,在最适条件下菌株GT141-2能在36h内将90mg/L的2,4-二氯酚降解62%。GC/MS分析表明,该菌株能将2,4-二氯酚彻底降解,未积累中间代谢产物。菌株GT141-2有三4条大质粒带,Southern杂交显示其3,5-二氯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定位于其中的最小的质粒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降解2,4-二氯酚能力较强的假单胞菌菌株“GT241-1”,并从中克隆出参与降解2,4-二氯酚的氯粘康酸环异构酶基因(dcpC),该基因编码的氯粘康酸环异构酶可将2,4-二氯-顺,顺-粘康酸转化为反式-2-氯-双烯内酯。采用的基因克隆策略是用Southern杂交对其邻近基因进行定位后构建基因组文库,再用斑点杂交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转化子。经序列测定得知dcpC基因编码区1110bp,且核苷酸和推测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cpC属氯粘康酸环异构酶基因家族,并与该基因家族的其他基因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宵宵  钟文辉  李磊  洪鑫  刘标  韩成 《土壤》2020,52(1):119-126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是联系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重要纽带,也是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的主要指标,而Cu胁迫对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盆栽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Cu胁迫(Cu含量100 mg/kg)对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HH)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水稻明恢63(MH)农艺性状及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以不施加Cu胁迫处理为对照。结果显示:Cu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株高、生物量及产量;Cu胁迫改变了水稻根际土壤总氮、铵态氮含量及氧化还原电位值,而种植转基因水稻仅降低了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Cu胁迫没有影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丰度,但降低了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改变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相同Cu含量胁迫下,HH和MH水稻生长指标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差异较小。上述研究表明,Cu胁迫抑制了水稻农艺性状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但种植抗虫转基因水稻没有影响水稻植株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Cu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