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云  郭笃发 《北方园艺》2016,(18):185-189
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光板地、獐茅地、翅碱蓬地、柽柳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真菌群落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出的土壤真菌类群达5门22纲59目87科157属,其中,子囊菌门在所有样地中相对丰度最高,担子菌门次之。不同采样环境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光板地中多样性指数最高(2 070),獐茅地中最低(1 490)。子囊菌门和球囊菌门与土壤碱解氮相关性最大,担子菌门和壶菌门与土壤碱解氮和电导率相关性较大,毛霉亚门受速效磷影响最大。土壤速效磷对真菌属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我国环境监管的现状,分别针对目前的固定源、移动源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从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应急救援等角度进行了归纳。对我国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及效能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诸多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构建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光板地及2种盐生植被(獐茅和罗布麻)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探究其与植被演替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文库方法,各文库挑选20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定.[结果]光板地、獐茅和罗布麻3个文库中分别得到121、150、155条有效序列.獐茅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最高.土壤中检测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共8门.变形菌门在光板地、獐茅土壤和罗布麻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7.45%、51.09%、37.11%,拟杆菌门分别为33.02%、3.03%、4.47%,其他细菌相对丰度均较低.[结论]3种覆被类型下土壤细菌在种群组成与分布上差异明显,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当盐生植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探究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水平与盐生植被演替之间的关系,是理清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步骤。采用Biolog-FF微孔板培养法,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盐生植被下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每孔平均吸光值(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现为白茅罗布麻柽柳马绊草光板地,20~40cm土层则表现为白茅马绊草柽柳罗布麻光板地,即随盐生植被正向演替,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的香农-威尔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辛普森指数D按演替顺序均有显著提高,同一样地不同土层中,除马绊草群落,其余样地的3种指数均表现为0~20 cm20~40cm,说明盐生植被正向演替过程改善了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了群落中常见物种的优势度。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吸光值、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促进了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土壤含盐量则显著抑制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P0.05);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醇、鸟氨酸和D-甘露醇等是0~20 cm土层下土壤真菌利用的主要碳源,D-山梨醇、丙三醇和L-天冬氨酸等则是20~40 cm土层下土壤真菌利用的主要碳源,表明糖类、醇类和酸类是控制土壤真菌碳源代谢发生差异的主要碳源。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水平与盐生植被演替关系的结果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恢复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译1986、1996和2001年遥感图像,获得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土地覆被数据。将该地区土地覆被分为9种类型:水域、芦苇、林地、耕地、柽柳、柽柳芦苇、翅碱蓬獐茅、滩涂、建设用地,并将3 km宽的海岸带分为6个缓冲带,每个带宽0.5 km。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渤海海岸线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结果如下:在空间上,1986年和2001年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而升高,两者呈直线关系;但在1996年,两者之间未呈现直线关系。在时间上,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增加;除了优势度外,所研究的其他景观格局指标与距海岸线的距离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小型昆虫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这些小型昆虫可溶性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银染法在蛋白质检测中具有效果好、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镉在土壤中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的特点,可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并危害人类健康,而食物摄入是人体积累镉的主要来源。施用外源物质是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土壤镉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施用各类型外源物质缓解农作物镉胁迫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农作物对土壤镉吸收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盆栽法对γ-射线处理的垃圾对莴笋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γ-射线照射的垃圾比未照射的有更大的增产效果,这种效果在肥力低的土壤上尤为显著,但产量的提高并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强。这是由于γ-射线能提高垃圾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的活性,但其活性的提高亦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笃发  王秋兵 《土壤学报》2005,42(3):523-527
漂白湿润淋溶土,存在一障碍层次———白浆层,是山东省的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小麦是该土壤上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因素数量多,且相互关联[1~3]。对这类问题的统计分析,以往多使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这些方法往往事先指定待考察的因素,对其他因素则进行严格控制[3~6],如此得到的相互关系由于舍弃了某些因素以及固定了某些指定因素的作用而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在生物科学中应用较多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探索和阐明这类问题提供了手段[7~12]。植物生长需要养分的支持,不同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即使同一养分,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郭笃发 《土壤》2006,38(1):42-47
在ARC/INFO的支持下,由黄河三角洲3个时期的遥感图像和地形图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确定土地利用/覆被的初始状态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据此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χ2检验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因此用该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是可靠的。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正处在一种变化状态,耕地、柽柳芦苇地、翅碱蓬獐茅地、滩涂面积逐年减少:而水域、芦苇地、林地、柽柳地、建设用地则逐年增加。到2020年水域将达到6.54%,芦苇地8.02%,林地1.41%,耕地35.20%,柽柳地0.21%,柽柳芦苇地8.10%,翅碱蓬獐茅地5.46%,滩涂4.23%,建设用地30.82%,这预示着近代黄河三角洲人为干扰仍然是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的主要方面。根据模拟结果可调整各类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