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9篇
  8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因长期处于亏水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抗性,存在一个较宽的对水分利用相对较高的生理耗水阈值。木文从这一水分生理角度出发,在充分研究牧草生理生态适旱系列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几种干旱半干旱草地的经济耗水量,并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
3.
河套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采用9个水分处理,探讨对加工型番茄产量的影响,从而寻求最佳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和滴水次数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但在番茄需水敏感期(开花期、结果期)滴水次数过少,会严重影响产量。建议试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为:滴水10~12次,灌溉定额2 100~3 000 m3/hm2。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饲草料作物土壤水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紫花苜蓿、饲料玉米和青贮玉米需水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水平下3种饲草料作物的土壤水动态和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动态主要受降雨、灌溉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紫花苜蓿需水高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其需水强度最大可达9.0mm/d,阶段需水模系数最大可达41.2%;饲料玉米和青贮玉米需水高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需水强度分别为11.40mm/d和11.3mm/d,阶段需水模系数最大可达45.2%和44.9%,成果为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和灌溉预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内蒙古草地生产力现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草原因超载过牧,导致严重的退化沙化,理论分析,我国典型草原光温生产力18600kg/hm^2,降水生产力8500kg/hm^2,荒漠草原,光温生产力24300kg/hm^2,降水秤力6400kg/hm^2;现在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牧草及饲料地、改良天然草地产草量可提高5-45倍,达3720-21900kg/hm^2,可见我国的草地生产潜力巨大,随着牧区社会的发展和牧民改善生活水平的欲望日益增加,草地承载压力将持续增加,只有增加能量投入和草地秤经营的科技含量,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方能有效地扼制草原退化、消化 化,提高草地生产力,保证畜牧业生产,乃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测资料,定量研究大型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3个水平)和肥力(3个水平)处理对玉米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玉米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期耗水量在25.63~182.74 mm之间变化,变幅较大。相同肥力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总体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同水分处理下,玉米耗水量、产量随肥力的增加而增加;对比分析发现,产量对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施肥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与玉米产量之间呈现良好的抛物线关系(R2=0.829),耗水量为4 673 m3·hm~(-2)时产量Y值最大,为11 151 kg·hm~(-2)。在同等灌水和施肥条件下,处理SF-9比SF-10(CK)增产8.4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0%,其它处理增产7.89%~54.51%,喷灌条件下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北疆干旱荒漠地区春小麦与苜蓿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阿勒泰草原的农牧业生产主要是在荒漠瘠薄的戈壁地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对于北疆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田灌溉管理以及自然植被生态恢复等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联合国“2817项目”春小麦和苜蓿灌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初步得到达到该地区小麦和苜蓿高产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春小麦应采用“量少次多”的灌溉制度,灌溉定额为433 mm,灌水次数为10次,其中最优灌水定额抽穗前60 mm,其他生育阶段灌水定额为30~45 mm;苜蓿打3茬灌溉定额为849 mm,灌水次数为15次,第1茬的第1水灌水定额在60 mm,第2、3茬的第1水灌水定额为67 mm,其他水灌水定额在40~60 mm。研究显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处理是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优方案是幼苗期、蔓枝延长期和开花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45%和45%。  相似文献   
10.
全国牧区经过了10年《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试点建设工作,完成总投资6亿余元,其中中央投资4.29亿元,地方配套1.88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6.91万hm2,单位面积投资8 917.8元/hm2。不仅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带到了广大牧民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牧区灌溉饲草料地的节水增效问题;同时促进了牧区饲草料种植、加工、集约化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区牧民的科技应用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了提高;有效地缓解了项目区草原超载压力,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实现提高牧区收入水平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