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油蒿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对不同增雨处理的响应,探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油蒿植物功能性状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演变趋势。【方法】根据内蒙古磴口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植物生长季5—9月设计4个增雨梯度(25%,50%,75%和100%),对天然油蒿灌丛进行增雨试验,利用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象分析软件系统,对比了油蒿种子表型形态特征和比叶面积对降水增多的响应,同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油蒿种子大小与比叶面积的关系。【结果】不同增雨量对油蒿种子长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在100%增雨处理下种子各性状指标达到最小值,其中种子宽度、体积、表面积与增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度和千粒重与增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长宽比与增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同增雨量对油蒿比叶面积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且随着雨量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增大。种子大小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降水增加后油蒿种子会先增加后减小来适应环境变化,通过油蒿种子、比叶面积两大植物功能性状组合对增雨量处理响应的研究体现了荒漠植物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沙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及保证林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实践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8年1-12月监测的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部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研究了3种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均为白天气温差异较小,夜间相差较大;由于近地层(0~50m)具有明显的逆温现象,使得植被在气温较高季节发挥降温增湿作用,而冬季发挥保温作用;2)绿洲使年均相对湿度增加1.31~2.57个百分点;就季节而言,夏、秋季,绿洲内的相对湿度较荒漠区和过渡带分别高4.04~6.17和0.93~1.94个百分点,春、冬季,由于近地层(0~50 m)存在明显的逆湿现象,因此绿洲内的相对湿度较荒漠区和过渡带分别低0.37~1.41和6.55~8.71个百分点;3)荒漠区、过渡带和绿洲内风向年变化特征均为以偏西风(W,WSW,SW,SSW)为主,荒漠区和过渡带的风向多变,绿洲内风向相对较为集中,绿洲能够使年均风速降低32.99%~37.05%。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过渡带植被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对小气候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降温、增湿、削减风速),研究区局地小气候主要体现在风速和夏秋季湿度上,而气温和冬春季湿度分别主要受逆温和逆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大气降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5种不同下垫面(绿洲防护林带、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的大气降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尘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不同月份的降尘量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0001),4月份的降尘量达年内最大值,3-6月的降尘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46.3%;不同下垫面的年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林带农田;不同高度的降尘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0.5m的降尘量大于1.5m的。(2)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总天数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因此认为大风(≥6m/s)持续时间与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总天数是影响降尘的一个主要因子;降雨对降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状况是决定起尘强度的一个关键因子,其对降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表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从沙棘叶片特性、果实特征及部分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了5个沙棘品种在乌兰布和沙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乌兰沙林×中国沙棘和深秋红的产量高于其它3个沙棘品种,具有较低的气孔导度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果大、抗逆性强的优点,可作为生态经济型品种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磴口县10种园林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大气中的粉尘有滞留、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滞尘能力被看作是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水洗过滤法对磴口县10种绿化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与植物叶片特性、树冠结构、枝叶密度、叶面倾角等差异有关。灌木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从大到小为玫瑰(2.7470±0.2033g/m2)>榆叶梅(2.2817±0.0387g/m2)>黄刺玫(1.5975±0.1144g/m2)>华北珍珠梅(1.2269±0.0262g/m2)>桃叶卫矛(1.0965±0.2103g/m2);乔木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从大到小为洋白蜡(1.4977±0.1780g/m2)>胡杨(0.8622±0.2216g/m2)>国槐(0.5207±0.0928g/m2)>香花槐(0.3775±0.0780g/m2)>垂柳(0.1330±0.1360g/m2)。灌木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整体上大于乔木。  相似文献   
6.
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初步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2009年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2009年防风固沙物质量为2.75×108t;价值量为44.204×108元。其中,减少农田经济损失价值为8.148×108元;减少草地经济损失价值为0.407×108元;保持土壤肥力价值为31.962×108元;减少泥沙淤积灾害价值为1.65×108元;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为2.037×108元。可以看出,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对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可为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及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利用1980年-2004年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绿洲典型试验区土壤定位监测资料进行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绿洲化进程中土壤水盐运动溶质表聚过程减弱,而土壤植物地球化学循环加剧,土壤的全盐量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上层0cm~60cm的pH值趋小,而下层的60cm~110cm的pH值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乌兰布和沙漠新月形沙丘表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量主要和沙丘坡面形态、迎风坡前来流风速有关,迎风坡风速放大率介于1.02~1.59之间。近地面风速和输沙强度由坡脚至丘顶总体呈递增趋势,丘顶风速和输沙率最大,到背风坡因涡流作用,风速由丘顶至坡脚减小,输沙率锐减,相对于丘顶的风速率变化在0.17~0.49之间。由于输沙率与起沙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而风速在迎风坡上向丘顶增加时,丘顶区域的输沙率(相对于坡脚)将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0.
沙冬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根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冬青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该文在其分布区内,综合土壤、水分条件,选定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磴口县、内蒙古乌拉特后旗4个地区作为调查样区,研究了沙冬青植物群落和沙冬青根瘤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因水分、土壤类型及地形差异,不同样区内沙冬青群落成分、结构有一定变化,水分是沙冬青植物群落的决定性生态因子;沙冬青根瘤的最佳采集时间是在结果期之前,根瘤的外部形态呈现多样性,不同样区根瘤的着生部位有差异;水分是根瘤菌侵染沙冬青根系并形成根瘤的主要限制因子;沙冬青群落其他豆科植物的根瘤与沙冬青根瘤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