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6篇
  150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丰产抗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旱作小麦在不同降水年型的产量反应相差甚大,主要原因是降水年季分布不均匀,根据不同降水年型确定小麦丰产抗旱技术,从品种、播期、播量,施肥种类和肥料配比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取得小麦生产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物和蒸发抑制剂对土壤蒸发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聚氨酯膜、渗水布膜覆盖物和聚丙烯酸钠(保水剂)、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海藻糖蒸发抑制剂和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膜、渗水布膜对黑垆土蒸发育有极影响,聚氨酯膜与渗水布膜的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聚氨酯膜对沙土蒸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几种抑制剂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以保水剂量好,其效果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沙土中加入海泡石或草炭,抑制剂的保水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建立该区域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王东沟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10年来成效显,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显变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小流域沟坡防蚀道路网建成,粮食单产10年平均3750kg/hm^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0增加到1313元,水土流失量由原来的1860t/(km^2.a)控制在800t/(km^2.a)以下,林草覆盖率由18  相似文献   
4.
对1984年建立的长期试验田,分析了2005年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增产25.6%,单施氮肥增产48.1%,其吸氮、磷量也相应增加,但收获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氮磷配施增产幅度为101.3%3~02.8%,养分吸收量增加显著,最佳施肥量为N2P2(N.90.kg/hm2、P.56.4.kg/hm2)。施肥明显改变了耕层土壤养分的含量,也影响了养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氮磷配施是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径,耕层土壤全磷增加了8.3%~45.2%,速效磷增加54.8%9~17.8%。中等施氮(N.90.kg/hm2)水平下,随着磷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磷累积和施磷量的关系为y=0.002x-0.112。速效磷含量增加和磷肥用量的关系为y=9.6537Ln(x)-35.371,施肥对60.cm以下磷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运用乙炔抑制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反应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速率及N2O的排放受氮肥施用、秸秆处理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与秸秆燃烧相比,不施氮或低施氮水平时,秸秆还田可刺激培养初期反硝化反应速率及N2O排放,增加培养期间N2O平均排放通量;高施氮水平时,秸秆还田可降低反硝化反应速率及反硝化过程中的N2O排放。秸秆还田可降低反硝化中N2O/N2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2002年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测定,结合1982年长武县土壤普查中王东沟小流域养分普查数据及1993年CERN对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达到全国中等肥力水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氮磷养分比例不协调,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该区域的土壤培肥途径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养地作物的种植面积,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长期试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C、全N、有效P含量、主要微生物类群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随土壤有机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C之间的关系因施肥种类及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微生物数量仅真菌与脲酶、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4种酶的活性均与当年种植冬小麦处理的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揭示了土壤酶活性与养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及酶活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旱地土壤肥力状况用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  相似文献   
8.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王东沟流域1994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几年来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变化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塬面上。自然因素、比较经济效益和宏观政策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试区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时期面临的问题,旨在为该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方法]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实践为例,基于1986年以来的监测和研究资料,总结分析了该流域30 a多来不同时段在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和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王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存在明显的阶段性。①综合治理阶段(1986—1995)。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突破口,重点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经济收入。同时从塬面到沟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土地。②生态保护阶段(1996—2005)。更新与升级粮果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③高质量发展试验示范研究阶段(2006—2019)。以王东沟小流域为试点,从发展绿色高效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和示范,探索适合小流域内涵式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结论]为实现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重点研究流域生态管理和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建设,在总体控制水土流失基础上,保障人居环境的生态性,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和谐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深层水分特征的分析表明,受降水影响0~2m土层水分变化较大,2m以下由于没有水分的补给,出现了干燥化现象。苜蓿在生长前期主要利用上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恢复也是从上层开始,下层的干层则难予恢复。10、15、23年生苜蓿分别在9、10.8和11m处水分含量趋于稳定,达到土壤干层的下限。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分含量趋于稳定。在0~9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较大,亏缺量大于年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