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鸿元  王文韵 《土壤学报》1958,6(4):257-261
磷的比色测定在文献中常见的有钼黄和钼蓝法。钼黄生色的原理是在某种浓度的酸溶液中,若有钼酸根、钒酸根和磷酸根存在,能结合成一种深黄色的络合物P2O5·R2O3·22MoO3·nH2O。钼蓝生色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磷酸和钼酸所结合成的杂多酸(hetropoly acids)H3[P(Mo3O10)4]·nH2O(磷钼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能还原成深蓝色的复杂氧化物(MoO3+Mo2O3)。  相似文献   
2.
丰产大豆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作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类生产劳动的影响下形成的。过去虽然认为每一种土壤都有着自己的发生与发展,土壤形成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参与下完成的。可是在联系生产实际时,往往就简单地把土壤只看为不过是供应植物营养物质的仓库。这样孤立地片面地去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供求关系,是不可能解释土壤,特别是耕作土壤的实质的,因此也不可能正确地控制和创造更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