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机械除草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别设计机械除草、化学除草2种除草方式,调查、分析了玉米和大豆田杂草种类和数量、土壤温度、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田机械除草后虽然杂草株数减少,但是杂草密度仍为36.50株/m~2和28.25株/m~2,分别是化学除草的8.1倍和4.5倍。玉米机械除草提高5 cm土壤温度0.75℃,玉米和大豆机械除草降低高温期(6月26日~7月19日)10 cm土壤温度0.57℃和0.69℃,降低15 cm土壤温度1.03℃和1.27℃。玉米和大豆机械除草产量分别较化学除草降低29.0%和38.0%,净利润分别降低4 372.5元/hm~2和4 317.6元/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机械除草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化学除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三味"剁辣椒的辅料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食盐、氯化钙、柠檬酸等辅料的添加量对剁辣椒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陶岭"三味"剁辣椒的辅料最佳配比为10%食盐、0.06%氯化钙、0.20%柠檬酸,在此配比下制作的剁辣椒红色均匀、粗细均匀、质地较脆、咸味适中、酸辣爽口,感官评分为85分。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生产与消费国,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始终是立国之本和为民之策。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玉米主产省,单产水平和商品率稳居全国之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追求高产导致农田重用轻养,造成耕层土壤"浅、薄、实、瘦"障碍加剧,养分供需矛盾凸显与群体质量差等问题交织并存,导致玉米稳产性差、资源效率低、环境风险加大。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提升、土壤肥沃耕层构建、养分与水分资源高效管理"开展了研究,在玉米丰产高效绿色栽培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与创新,构建了以"构建高密群体、创建肥沃耕层、调控肥水运筹"为核心、适于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栽培技术模式3套,创建了玉米大面积丰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展望了今后适于集约规模化的技术模式再优化与科学评价、技术模式扩散途径构建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栽培技术途径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玉米农田耕层现状、存在问题及合理耕层构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农田耕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地表裸露水(风)蚀严重等3个方面,分析农田土壤退化及不合理耕层形成的原因,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明确耕层构造的概念及类型,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提出“苗带紧行间松”合理耕层的概念及建立合理耕层构造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东北黑土保育、持续高效耕作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硬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硬度变化特征,以始于1983年长期定位不同耕作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硬度仪观测免耕(no-tillage,NT)、翻耕(plow tillage,PT)、间隔深松(spacing tillage,ST)和传统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硬度,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增加了耕层0~25 cm土壤硬度,而土层25~45 cm免耕硬度显著降低(P0.05),但传统耕作硬度有增加趋势,间隔深松和翻耕硬度明显低于免耕和传统耕作(P0.05);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硬度随季节的推移呈波动性变化,0~25和25~45cm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硬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层明显低于下层(P0.05),不同时期变化不同,前期随深度增加到20cm处呈垂直变化,而后期随深度增加呈反"S"型曲线变化;冻融交替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硬度,缓解冻融后土壤硬度,间隔深松降幅最大为148.97%,其次为免耕和翻耕,降幅分别为41.96%和58.44%,传统耕作降幅最小仅为3.38%。综合分析认为,间隔深松耕作是改善土壤硬度,提高土壤宜耕性的有效耕作方法。该研究可为东北雨养农业区构建合理耕层和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演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育种工作者通过遗传改良大幅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同时农艺性状在遗传改良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量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单株荚数和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大,叶面积随育成年代呈增加的趋势,子粒含油量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大豆株高不应继续降低,应保持在0.8 m,否则成为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因此进一步开展大豆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对选育大豆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经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技术内容 1.1 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自1995年~2007年利用10年的时间研究的成果,即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新技术,此技术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00124720.4.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玉米油分、淀粉积累的基因型与灌浆期间的温度、降雨量和光照的相关关系。初步结果显示:①灌浆期间主要气候因子对多数品种基因型的油分积累是有真实影响的,表现为随着温度、光照和降雨量的增加,油分的积累也增多,相关达显著水平;②灌浆期间主要气候因子对玉米油分积累的影响,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明显,基因型间和不同杂优模式品种间却表现出有所不同,迟钝型品种基因型和迟钝型杂优模式的品种所受影响小;③高淀粉品种和普通品种的淀粉积累与主要气候因子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表现出主要气候因子对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中晚熟优良玉米种群的选择及其区域性、规模性种植,合理密植与施肥,田间及庭院降低水分等措施,研究了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吉林省中部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优良品种选择及农艺措施改进,可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中部玉米产量与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