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6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邓铁金 《土壤》1960,3(2):28-29
江西省进贤县旱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5.6%,水田占54.4%。在旱地中丘陵红壤占95%以上,多分布于沿鄱阳湖一带。  相似文献   
2.
邓铁金 《土壤》1975,7(1):48-50
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全国各地"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中,由中国科学院、农林部委托江西省主办的南方十一省(区)红壤改良利用经验交流与科研协作会议,于1974年12月6-1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  相似文献   
3.
邓铁金 《土壤》1959,(9):14-15
冷浆田是我省分布广,面积大,产量低,问题多的一种低产稻田,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此,深入研究和改良冷浆田对农业生产大跃进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铁金 《土壤》1975,7(2):61-67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亚热带,红壤面积很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46%。  相似文献   
5.
江西近期柑桔冻害及防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近期柑桔冻害较频繁,其冻害分周期性冻害与非周期性冻害。常冻区分布于26°30′~27°20′N(即极端最低气温-7℃等温线)以北,其南部冻害较少且轻。鄱阳湖两侧的赣西北和赣东北为历次冻害中心。据1991年底冻害调查:柑桔栽培在山区、丘坡、大水体附近和城区等处有一定避冻效果;采取培养健壮树势、树蔸高培土、防护林障、摇雪敲冰、烧火薰烟、棚架覆盖等措施有明显防冻效应;使用断根重植和砧木苗再芽接等方法能有效地更新和恢复桔园。  相似文献   
6.
红壤性水稻土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肥力演变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壤性水稻土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和移动是在淹水还原占优势的周期性干湿交替和氧化还原交替条件下进行的。它不仅加速有机质的积累,而且E.H./T.H.值和H.A./F.A.比值增大。复盐基作用使酸性和盐基高度不饱和的红壤,发育成为盐基饱和度相当高的红壤性水稻土。氧化还原和络合等淋移作用,导致化学元素在土体中重新分配,红壤富铝化过程减缓,有利于水稻土的培肥熟化。土壤物理性质和剖面特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形成具有核块状结构、胶膜和铁、锰斑淀积明显的渗积层(P层);结构改善;肥力不断提高。上述变化与植稻年限呈正相关趋势,可把红壤性水稻土形成过程划分为雏型淹育型阶段;过渡渗育型阶段;十年左右初步形成具有水稻土基本属性的渗育型水稻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