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梨枣树为试验树种,设置了4个处理(T1~T4),即每株枣树分别安装1、2、3、4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在灌水器流量4 L/h、埋深35 cm,单株枣树单次灌水量80 L情况下,对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2在灌水后土壤湿润体与枣树主要吸收根匹配最好,0~80 cm土层范围水分保持也较好;各处理枣树的枣吊长度、叶面积在停止生长后有一定的差异,枣吊平均长度顺序为T2T3T1T4,叶面积大小顺序为T2=T3T4T1;T2枣树在生理落果以后挂果最多,达到平均每株215个,比T1、T3、T4分别高57%、14%和32%;在一个灌水周期的末期,各处理叶水势处于-1.0~-1.4 MPa之间,叶水势大小顺序为T2T4T3T1。综合分析表明,每株枣树安装2个灌水器对枣树生长、生理最有利,是一种适宜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陕北山地密植红枣林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对枣林株行间不同位置(株间、行间、中心点)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7~9月,枣林地株间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行间.株间、行间、中心点土壤含水量均值分别为9.77%、7.66%、7.52%.不同降雨量下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累计入渗量不同,株间入渗量大于行间,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各位置入渗量也随之增大,株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增强,但行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减弱.中雨(p=14.8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13.5、8.8、8.4 mm;大雨(p=31.6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30.9、16.5、12、8 mm.雨后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日均消耗量以株间最大,达4.09 mm/d,行间次之,为3.77 mm/d,中心点最小,为2.27 mm/d.  相似文献   
3.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术体系应用实体样板,该样板地红枣平均产量达到19 800 kg/hm2,较无灌溉条件(产量4 500~6 000 kg/hm2)增产2~3倍,较管灌条件(产量一般为12 000~15 000 kg/hm2)增产30%~60%,且节水36%以上。在单项技术研究方面,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了红枣生育期理论耗水量(438.8mm);通过不同灌水量处理的田间试验,初步确定出合理的灌水量区间为396~1 320 m3/hm2;提出了坡地低压滴灌工程新的设计理论,即微地形影响下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理论及毛管设计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上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 低压滴灌、坡下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 涌泉根灌 雾喷的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二大瓶颈因子,也是导致该区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不仅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长期以来,由于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互为矛盾,甚至互为因果,很难同时实现这二大问题的同步解决。我们在20世纪末曾提出“以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为主要手段,通过山地降雨径流的调控消除水土流失动力,通过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实现有限径流的高效利用,从而同步解决上述二大难题的构想,并进行了多年探索与实践,系统地研究了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及雨水高效集蓄利用技术,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半干旱风沙区的山西省天镇县台地比较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保水剂、保水肥剂、济农、复绿灵等化学抗旱节水制剂对马铃薯作物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开花期施用各种抗旱节水制剂,能不同程度地增加马铃薯产量,其中喷施济农和复绿灵效果最明显,值得推广。保水剂和保水肥效果不甚明显,原因是施用时间偏晚。  相似文献   
6.
降水入渗规律的研究可为流域水文过程的预测和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短历时暴雨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对林灌地、封禁草灌地以及裸露农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入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林灌地和封禁草灌地的土壤入渗速率差异不明显,而与裸露农地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前者具有较大的入渗速率,后者入渗速率较小;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林灌地和封禁草灌地的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有随雨强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对于坡耕裸地,随着雨强的增大,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有降低的趋势;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林灌地和封禁草灌地在短历时暴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条件下几种化学材料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泥炭、沸石、稀土、保水剂等不同特性化学材料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材料能够部分补偿水分胁迫给玉米带来的伤害,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能,并且各类化学材料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山地不同树龄枣园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黄土高原梨枣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利用TRIME管和洛阳铲对灌溉及雨养两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1 a、4 a、9 a、12 a)的梨枣林0~160 cm、0~700 cm范围深度内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树龄增长梨枣林地土壤水分储量下降;灌溉梨枣林与雨养梨枣林相比,其主根系层0~160 cm土壤水分储量较高;现有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溉梨枣林地根区平均土壤水分满足度仍然相对较低;旱作梨枣林随树龄增大,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和土壤干燥化强度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9.
根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富平县的农业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富平县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光热水资源基本同季,光热资源能满足作物一年两熟需要,但降水量不足且年际间变率大,有效降水日数少,限制了光热潜力的发展。干旱,连阴雨,干热风,冰雹是富平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化学节水材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节水材料在农业抗旱节水增产中具有用量少、见效快、无污染等特点,近年应用推广迅速。本文简要总结和分析了保水剂、稀土、泥炭、沸石、PAM、黄腐酸六种化学节水材料或制剂在农业应用中的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试验推广效果,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