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指出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有关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分担率约为21%,因此加强机动车总量减排势在必行。分析了陕西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与加强机动车总量减排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简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减少公众对水质评价的认知难度。[方法] 应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SWQI),通过对陕西省地表水监测网2015—2019年1.83×105个监测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78.7%的样本SWQI指数落在2.5~8区间,点位最为密集;各水质类别中,SWQI指数各区间样本个数均近似正态分布或半正态分布。[结论] ①用统计方法得到SWQI定性评价Ⅰ—Ⅵ级阈值(≤3.5,≤5,≤6.5,≤8,≤10,>10);②分级阈值在断面、河流、区域3个层次上的验证显示了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SWQI指数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实现与现行评价办法的对接过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利用2001~20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近10年该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究其原因。[结果]2001~2010年,渭河干流水污染程度呈持续减轻态势,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降幅达62.7%,如期实现了消灭渭河黑臭的目标。但是,近10年渭河干流污染仍很严重,各年均为重度污染,西安段仍然是渭河治理的重点。[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渭河西安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g,Cd,Cr6+,Pb,As,Cu,Zn和Se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对渭河西安段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渭河西安段水体中Pb和Cd未检出,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渭河西安段水体中存在一定的Hg污染,其余重金属含量水平在Ⅰ—Ⅱ类标准范围内;渭河西安段水体HPI值为32.74,小于污染临界值100,说明其重金属污染尚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涉及的重金属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As引起的健康风险最大,其致癌健康风险值为8.50×10-5,接近可接受水平的上限(10-4),应引起环境管理部门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陕西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2011—2015年间陕西省10个地市噪声监测结果,对陕西省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程度、分布状况、产生原因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区域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区域噪声声源构成以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为广泛,交通噪声次之,施工噪声和工业噪声影响范围增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渭河陕西段水体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2010年渭河流域(陕西段)2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超标倍数法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进行了评价,对造成渭河水污染严重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的时空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污染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宝鸡段水质较好,咸阳至渭南段污染仍然严重;污染减排是促进渭河COD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渭河干流污染以支流汇入污染为主,渭河干流排污口污染负荷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延河水质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延河水质状况评估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earson相关性原理,构建适用于延河水质评价分析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延河2013-2017年283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延河水质的内梅罗指数逐年上升,水质状况逐年下降;延河水质变化中,氨氮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贡献率逐年增大,2017年已经达到38.7%,远超其他污染物。改善延河水质,氨氮的总量控制和治理会是重中之重。[结论]①在满足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下,采用由氨氮、总磷、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这4个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可以使水质评价工作简化,操作性更强。②改善水源的生态补给状况同时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是延河生态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