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几种土壤的Zn—Ca交换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锁富 《土壤学报》1988,25(3):288-293
本文就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的Zn—Ca交换平衡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壤对Zn2+离子的选择性是:黄棕壤>红壤≥砖红壤。选择系数(Kc)随着土壤粘粒表面上Zn2+离子饱和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从曲线的形状看,可以认为黄棕壤粘粒表面存在两种能量不同的吸附位,一种对Zn2+离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另一种则要差。在体系中Zn2+离子交换Ca2+离子过程中,△G0受△H0的影响远比△S0要大。这在黄棕壤里表现尤为明显。从热力学参数△G0、△H0、△S0的变化情况看,黄棕壤对Zn2+离子特别偏好,结合得也较紧。红壤和砖红壤则无法比拟,这可能与土壤粘粒矿物类型及表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虞锁富 《土壤》1986,18(6):314-315
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是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阳离子在固液相的分配状况能反映土壤对营养元素的保蓄性能和其它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虞锁富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82,19(3):248-256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选择吸附研究(包括氧化物对某些重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随着微量元素营养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的进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土壤胶体的吸附选择性除受阳离子的影响外,还主要决定于土壤胶体的本性。  相似文献   
4.
虞锁富 《土壤》1988,20(6):328-328
土壤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亦是生物生存必需的环境条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壤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其规模和程度将日趋严重。其中包括随微量元素肥料或随工业的污染物而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锌及其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锁富 《土壤学进展》1990,18(2):1-6,20
  相似文献   
6.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锁富 《土壤学报》1991,28(1):50-57
本文研究了理化性质不同的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对Zn、Ni、Co的竞争吸附。采用含有不同重金属离子量的0.05molL1Ca(NO3)2溶液平衡,pH为5.5。结果表明,其吸附量的顺序:黄棕壤>砖红壤>红壤。对各离子的选择性为:Zn>Ni≥Co。竞争吸附的机制与非竞争吸附有明显的不同。其特征首先表现在吸附量上,竞争吸附要比非竞争吸附高得多。特别明显的,土壤去掉游离氧化铁后其吸附量不但不降,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Zn2+表现尤为突出;影响吸附量很大的陪伴阴离子作用受到严重抑制;反映土壤与重金属离子间作用能力大小的pH50的变化符合吸附等温线的特点。其次根据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解吸的情况,可以认为,红壤胶体表面吸附位数量远不及黄棕壤和砖红壤,但高能吸附位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7.
虞锁富 《土壤》1990,22(3):118-122
本文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陪伴阴离子对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吸附Zn2+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吸附Zn2+的数量呈正相关;陪伴阴离子对土壤吸Zn2+量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土壤从ZnCl2溶液中吸附的Zn2+数量高于Zn(NO3)2的0.77-1.16倍;△pH值与吸Zn2+量呈直线关系。由解吸情况可以判明红壤胶体表面的高能吸附位占的比例明显大于黄棕壤或砖红壤。  相似文献   
8.
虞锁富  赵美芝 《土壤》1979,11(1):31-33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硝化抑制剂,有的地方有效,有的无效,这可能是因为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9.
南京位于东翘118°36'-119°04',北樟31°54'-32°13,之间。附近地区的海拔高度除钟山高峰为466米外,其他石质丘陵和下蜀黄土山地大都在200米以下。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其中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7月份最高,月均温为27.6℃;1月份最低,月均温为2.3℃。自然植被大都破坏,通常是小灌木丛和草本植物。格拉西莫夫和马溶之曾称南京地区的土壤为黄褐土[1]。1957年柯夫达等在福中国土壤图时把南京地区的土壤划归为黄棕壤和棕色森林土[2]。我国土壤工作者认为南京地区内在砂页岩及酸性和中性火成岩上发育的土壤可属于黄棕壤,系由棕壤向富绍化土过渡的土壤类型[3]。过去对南京土壤的性质虽曾有不少研究,但大都着重于下蜀层母质所发育的土壤,对南京附近大面积石质丘陵上的土壤研究很少,至于土壤中粘土矿物方面的材料更少。熊毅曾对下蜀黄土进行了矿物分析,发现伊利石为其主要粘土矿物成分[4],并认为黄土母质的粘土矿物成分,不能代表当地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本文的目的,拟就发育在不同母质上的几个土壤剖面进行分析,了解南京地区土壤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性质,并试探衬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形成和演变特点,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南京地区土壤的发生、分类和肥力特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