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篇
  76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田间条件下钢渣硅肥的用量和施用方法。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水浸态硅含量低于85mgkg-1,施用钢渣硅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依据产量和肥料用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除康平地区的碱性水稻土外,供试的其它地区比较合理的钢渣施用量为1500kghm-2;钢渣硅肥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体内SiO2含量,根据水稻植株体内SiO2含量随钢渣硅肥施入量的变化情况,沈阳市康平县最佳的施入量也应为1500kghm-2,钢渣基施更有利于水稻对SiO2吸收和利用;钢渣硅肥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钢渣硅肥具有一定的后效。  相似文献   
2.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短期淹水密闭培养法、长期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及氯仿薰蒸法,探讨不施氮肥、施氮肥、氮肥 有机肥、氮肥 有机肥 放萍4种施肥措施,连续16年长期定位试验水稻土的可矿化氮及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6年培肥及水稻种植,与不施氮肥相比,单施化学氮肥使水稻土可矿化氮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化学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极显著地提高水稻土可矿化氮数量(p<0.01);而化学氮肥及化学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均可极显著增加水稻土微生物量氮的数量(p<0.01),但以单施化学氮肥增加的幅度最大.与氮肥和有机肥配施相比,在此基础上,连续7年水稻插秧后接种“Azolla“固氮菌体,水稻土可矿化氮及微生物量氮数量均无显著变化.两种培养方法,水稻土可矿化氮量与微生物氮量之间无密切联系,但水稻土可矿化氮和矿化氮与微生物量氮比率之间则有密切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秋收后玉米地灭茬、灭茬后覆膜、留茬等不同处理方式对春播前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春播前田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为覆膜>灭茬>留茬,且覆膜和灭茬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延长变化较小,而留茬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温室栽培小区节点式渗灌灌溉试验的方法,研究黄瓜生育前期和后期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黄瓜田间耗水量、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率,计划湿润层的湿润比为0.7。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与灌水量、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数量关系可用二元二次方程表达;黄瓜前、后2个生育期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 kPa及35 kPa时,可实现节水、高产和高效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31年的降雨量与蒸发量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出现高峰期的差距是导致春旱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湿润系数(0.33)这个指标基本上能衡量辽西地区各季节的干旱与否,在此基础上用湿润系数的经验频率来分析31年间各个季节湿润系数≥0.33的发生频率.结果显示,该区夏季湿润系数≥0.33的发生频率为71.88%,春季湿润系数≥0.33的发生频率仅为9.40%,秋冬的湿润系数皆小于0.33.以此得出结论:该区雨水资源近80%集中在夏季,调控时期也只能在夏季,其它季节几乎没有调控的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渗灌管的埋深对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淑红  张玉龙  虞娜  颜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08-1514
 研究了保护地渗灌管不同深度对土壤水盐动态、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渗灌管的埋深越浅 ,灌水周期越短 ,盐分积累越多 ;渗灌管埋深 3 0cm、管下铺设防渗槽时 ,有利于抑制盐分积累 ,番茄生长旺盛 ,株高、茎粗、果径等指标表现最佳 ,同时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循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总结了当前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水稻秸秆添加对东北地区不同种稻年限黑土CH4的排放的影响,以期为黑土水稻田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不同种稻年限(0、12、35、62和85 a)黑土,分别设不添加(CK)和添加1%水稻秸秆(S)处理,进行淹水培养试验(培养温度为20 ℃,淹水层为1 cm),测定土壤CH4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比较不同种稻年限土壤对水稻秸秆添加响应的差异。  结果  在淹水培养期间(150 d),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各种稻年限土壤CH4排放通量(0.00 ~ 3.33 mg kg?1 d?1)显著(P > 0.05)高于未添加秸秆处理(0.00 ~ 0.13 mg kg?1 d?1),未添加和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排放主要集中于淹水培养的前80 d和60 d。未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为0.04 ~ 4.45 mg kg?1,不同年限稻田土壤CH4累积排放量差异不显著(P > 0.05)。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为29.64 ~ 91.08 mg kg?1,显著高于未添加水稻秸秆处理(P < 0.05),且12 a和35 a土壤CH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0 a、62 a和85 a(P < 0.05)。未添加和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还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CH4累积排放量增量也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 < 0.01)。水稻秸秆添加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是影响土壤CH4排放的直接因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土壤CH4排放的间接因素。  结论  水稻秸秆添加显著促进了黑土不同种稻年限土壤CH4排放,种稻年限越长,水稻秸秆添加后土壤CH4排放量越少。本试验条件下,黑土种稻年限大于35年时,水稻秸秆还田带来的土壤CH4排放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土壤板结是农田土壤退化问题之一,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但秸秆还田和土壤基质势对土壤板结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设0,3,5 g/kg 3个秸秆添加量处理,以及高(1 000 kPa)、中(100 kPa)、和低(10 kPa)3个土壤基质势处理。通过固结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压缩曲线并计算压缩回弹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秸秆添加量、土壤基质势及其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性水平。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曲率则随着秸秆增加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基质势与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和压缩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回弹指数随着土壤基质势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回弹和抗压缩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