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粮食作物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粮食作物、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田间杂草种子库差别较大。本文通过土样采集、室内诱萌、田间调查等方法,对西安市72块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的粮食作物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粮食作物田20 cm土层中杂草种子平均为11351.70粒/m2,有活性的杂草种子占3.50%,田间实际发生的杂草占0.51%。(2)不同生态类型粮食作物田杂草种子量差别较大,表现为塬岭区>沿山>平原灌区>河漫滩,平原灌区作为西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田,其土壤杂草种子为11044.44粒/m2,与塬岭区、沿山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3)在不同土层中,7~14 cm土层的杂草种子量占杂草种子总量的37.04%,略多于0~7 cm和14~2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量。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猕猴桃园杂草优势种群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2010年对西安市猕猴桃园杂草的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明确了西安市猕猴桃园的20科39种春夏季常见杂草及不同生态和管理条件下的杂草群落结构,并通过各种杂草的田间均度、田间密度、频率、相对多度等量化参数,确定了早熟禾等5种杂草为西安市春季猕猴桃园杂草优势种群,卷茎蓼等4种杂草为西安市夏季猕猴桃园杂草优势种群,提出科学合理的猕猴桃园杂草的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草不仅与小麦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同时也是多种病虫的寄主和越冬场所。综述了西安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从传播途径、耕作制度、化除技术、物理防除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杂草发生的原因,并从农业、物理、化学的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物降解农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小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突出.为解决残膜对农业环境的危害,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降解地膜,经过中国农科院、全国农技中心等单位多年研究,发现降解膜基本具有和普通地膜相同的覆盖效果,但裂化、碎化明显,地面残膜留量少,残膜有害化程序低.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西安地区不同诱导期的降解膜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玉米上进行了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和普通地膜应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和普通地膜在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以及玉米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在生产上应用。此外,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在作物生长后期开始降解,降解膜先裂缝,后变成小碎片,最终变成末状,不会产生残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位、定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 ,发现 0~ 2 0 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 1年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盐分离子主要在 0~ 2 0 0 cm土层内迁移、转化 ;土壤表层 (0~ 1 cm)盐分含量与蒸发量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蒸发量大 ,降水量小 ,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就高 ,反之相反 ;作物受害区土壤剖面中 Ca2 、Mg2 、K 、SO4 2 - 、HCO3-含量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 ,而 Na 、Cl-、CO32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 ,说明土壤中 Na 、Cl-、CO32 -增高是导致农作物受害的主要原因 ;通过田间试验提出了施用有机肥、磷石膏、用水洗盐等综合防治盐分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优良品种是粮食增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西安市近30年小麦、玉米生产情况调研,将西安市小麦、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分别归纳为大的3次,每次换代粮食产量上一新台阶,论述了品种对粮食生产的贡献。抓好种子工作是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退耕还林(草)科技示范点陕西省吴旗县的退耕地植物群落的抗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项指标主成分分析,反映特征值大部分信息(88.671%)的主成分包括无机黏粒类、团聚类、无机胶粒类和水稳性团粒类4大类。对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将吴旗县内的植物群落分为3大类,其中以退耕时间长的人工林地和还草地为主的植物群落抗蚀性最好,其次是退耕时间长的蒿类群落为主,以新退耕还林(草)地和坡耕农用地为主的植物群落抗蚀性较差。从土壤抗蚀性这一重要指标来看,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地人工林地抗蚀性较坡耕农用地不断提高,逐渐接近于天然林地,而退耕时间较晚的还林(草)地和坡耕农用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棉花比较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代表性的安塞县退耕地植被样方的调查资料,利用TWINSPAN对退耕地植物群落的类型及其优势种进行了确定,即退耕地植物群落主要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优势种的群落。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得出:显著影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物种变化的主要因子为退耕年限、全磷、速效磷和土壤水分。结合物种生活型特征,认为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退耕地的适宜引种物种,以调控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控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