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9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积物特征及其区别的研究,一直是现代沉积学最吸引人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用特征值法,对泥石流堆积物的砾向组构,特别是它与冰砾物砾向组构的区别,定量地进行分析;对古混杂堆积物的判别也作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也谈山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刘娜  艾南山  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43-9645
基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劣的模糊性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理论和欧氏贴近度概念,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并应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和主观判断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越标准的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运用熵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状况,方法是可行的,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草地生态农业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草地农业试验研究的一个实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作了简单的定量分析,从而揭示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地探讨了草地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组构概念虽然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量测组构的方法和获取的数据也有多种,但沉积物的组构分析,已形成了一套习惯方法。就广义的组构而言,宏观的有构造地质学方法,中尺度的如砾向组构、粒度分析,有传统的沉积学方法;微观的有构造岩石学方法。这些在近年来也都在不断取  相似文献   
6.
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和自然资源构成了山区人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且是研究后者的很理想的切入点。在人地协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分维几何学,模糊几何学,系统分析,多目标规划及黑箱理论等数学方法,建立了生产函数矩阵,卡路里转换矩阵,蛋白质转换矩阵,草肉转换矩阵和自然灾害概率矩阵,进而设计了可以预测各种生活水平下土地承载能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黑河流域为区域背景,运用分形理论,定量化地研究西北干旱区景观镶嵌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景观要素,按照镶嵌结构的复杂性程度(分维值D)排序,依次分别为:高山草原>河滩地绿洲>漫灌戈壁绿洲>高山寒漠>土质平地盐漠>土质平地荒漠>中山森林>低滩地绿洲>中山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化荒漠>河湖滩地盐漠>冰川和永久性积雪>平沙地沙漠>固定沙丘沙漠>低平滩地盐漠>人工绿洲>荒漠草原>居民点(城市)>荒漠戈壁>荒漠剥蚀戈壁>高山草甸沼泽>半固定沙丘沙漠>流动沙丘沙漠>丘陵山地荒漠>高山灌丛草甸>中山灌丛草原>中山草甸草原。(2)各景观要素,按照镶嵌结构的稳定性程度(SK)排序,依次分别为:高山草原>河滩地绿洲>中山草甸草原>中山灌丛草原>高山灌丛草甸>丘陵山地荒漠>漫灌戈壁绿洲>高山寒漠>流动沙丘沙漠>半固定沙丘沙漠>土质平地盐漠>土质平地荒漠>中山森林>低滩地绿洲>高山草甸沼泽>中山草原>荒漠剥蚀戈壁>高山草甸>荒漠戈壁>居民点(城市)>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人工绿洲>低平滩地盐漠>固定沙丘沙漠>平沙地沙漠>河湖滩地盐漠>冰川和永久性积雪。(3)在各景观要素的镶嵌结构中,高山草原是最复杂,同时也是最稳定的;自然绿洲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都大于人工绿洲。镶嵌结构最为简单的是中山草甸草原。最不稳定的景观要素,恰恰就是维系绿洲生存的关键-冰川和永久性积雪。(4)在沙漠和荒漠化景观中,固定沙丘和平沙地沙漠的复杂性虽然高于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荒漠戈壁、荒漠剥蚀及壁及荒漠草原,但是其稳定性却低于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荒漠戈壁、荒漠剥蚀戈壁、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这就是说,固定沙丘并不稳定。(5)在草原景观中,荒漠草原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包含有耗散项(v)和弥散项(B)的Kdv—Burgers方程作为风沙流运动的规范方程,研究了沙丘的形成过程。发现能量的散裂与能量逆转同沙丘发育密切相关,整个过程可概括为:能量散裂(B>0)→相变点(B=0)→能量集中(B<0)→相变点(B=0)→能量散裂(B>0)……对应着的过程是:小沙丘(幼年)成长为大沙丘(壮年)再发展成老年,经过相变(崩塌)再回到幼年。根据kdv—Burgers方程的行波解还讨论了风沙流的性质及沙丘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貌演化角度,探讨了土壤侵蚀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认为土壤侵蚀过程受控于内力和外力两种营力过程及人类活动过程的共同作用。在内力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土壤侵蚀过程主要依靠外力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共同完成;水力侵蚀是半干旱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之一,影响土壤侵蚀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量与降水。笔者以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祖历河流域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手段,研究揭示了输沙量流量与降水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过程的产流、产沙函数,由此导出了水土流失因素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祖历河流域五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效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