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72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4篇
  46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石阳新地处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气候,多为丘陵地带,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湖泊较多,素有"百湖之县"的美誉,适合种植茭白,但种植很少,仅少数农户零星种植野生地方茭白品种自己食用,没有种植过双季茭白.浙江丽水缙云种植茭白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先后有5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茭白种植技术在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生物炭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肥力提升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生物炭对辣椒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复配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土比例为1∶1时,A2处理使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增加81.4%、80.5%,单果长、单果茎粗增加15.1%、21.0%,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11.08 mg·kg-1,对土壤pH和全盐量影响不大。复配土比例为1∶2时,B2处理下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增加39.7%、40.2%,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增加28.1%、29.5%、根鲜质量、干质量增加35.0%、22.0%,单果长、单果茎粗分别增加12.1%、13.0%,单株结果数增加119.8%,产量最高且土壤pH和盐分变化不大。复配土为1∶5时,添加生物炭对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积累产生抑制。因此,该试验条件下,建议1∶1和1∶2的复配土生物炭添加量为2%,1∶5的复配土不建议施用生物炭。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检测不同肉鸡群体中鱼腥味基因FMO3关键位点c.984 A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鱼腥味基因与鸡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群体包括8个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和2个专门化品系,采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麻黄鸡、惠阳胡须鸡和各专门化品系均无TT基因型个体,且惠阳胡须鸡个体全部为AA基因型(非鱼腥味易感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地方品种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丝羽乌骨鸡(39.66%)、文昌鸡(18.95%)、清远麻鸡(11.11%)、霞烟鸡(10.84%)、广西三黄鸡(7.04%)和杏花鸡(4.55%);TT型个体在引进品种隐性白为5.26%、Ross308为1.67%。由此可见,除丝羽乌骨鸡和文昌鸡外,其他品种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频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4.
根域限制栽培具有控制树冠、促进果树成花的优点,适宜在主干形整枝的密植果园中应用,但不同品种桃表现不同。‘圆梦’桃是由‘湖景蜜露’和‘白丽’杂交而来的中晚熟新品种,为明确‘圆梦’用作南方密植品种的适用性,以浙江省桃主栽品种‘湖景蜜露’为对照品种,对其营养生长、成花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域限制栽培的‘圆梦’树体营养生长和枝条成花量与‘湖景蜜露’基本一致,且果型大小、糖度、色泽更优。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组前期已研究表明蛋氨酸(Met)能缓解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甲基化角度初步探讨DNA甲基化与Met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中分子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MeDIP-seq)检测空白组、LPS组和LPS+Met组细胞的全基因DNA,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LPS组甲基化峰(peak)的数量、总长度和覆盖率均高于空白组和LPS+Met组;与空白组相比,LPS组的高甲基化基因数在不同基因功能元件上均多于低甲基化基因数;与LPS组相比,Met+LPS组的低甲基化基因数在不同基因功能元件上均多于高甲基化基因数。运用GO富集和KEGG分析发现,LPS组与LPS+Met组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富集在单一生物过程(Single-Organism Process)和细胞过程(CellularProcess),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Hippo信号通路。本研究为Met调控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选育与系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汉麦6号为亲本,选育出的汉麦7号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淋、生育期短、品质好等诸多优点,适合陕南大田生产需求。2016、2017年参加陕南小麦品种区试平均增产5.17%,生产试验平均增产8.73%。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现已成为陕南小麦生产上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商洛市调查,分析了低温、晚霜冻对核桃生长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做好灾情预警广泛宣传、因地制宜科学建园、提高日常科管水平等抗避措施,使用灌溉、熏烟、涂白、喷施防冻药剂等技术方法科学预防,以及核桃树遭受霜冻害后的补救措施,即加强灾后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修剪、“伤流”处理、合理间作、保险理赔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和林草间作地)石灰土剖面化学风化特征,探讨矿质元素在石灰土剖面的分布、迁移和富集特征,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化度,元素淋溶度、迁移度和残积度的角度分析土壤化学风化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石灰土剖面氧化物含量以SiO2、Al2O3、Fe2O3为主,其他氧化物含量相对较低,均属于中等变异元素,SiO2、Al2O3、MgO含量以荒草地较高,CaO、Na2O含量以林草间作地较高,Fe2O3、MnO、P2O5、K2O以耕地较高;研究区土壤处于中等化学风化阶段,富铝化程度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荒草地土壤化学蚀变系数较强,林草间作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高;研究区土壤K、Na、Ca淋失严重,荒草地盐基离子淋失明显,林草间作地盐基离子淋失程度相对较低;土壤Fe、Al相对富集明显,残积程度高,林草间作地Al含量积累明显,退耕还草地Fe含量富集显著;实施“退耕—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治理模式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直播早稻在播种后常面临田间整地不平造成积水而影响成苗,筛选耐淹性品种以及鉴定水稻芽期耐淹性对直播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1个早籼稻品种芽期进行淹水处理,调查不同品种的成苗率、胚芽鞘、苗高、根长、根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来探讨直播早稻耐淹性评价标准和筛选耐淹品种。【结果】结果表明,水稻幼苗根冠比和根系生物量在主成分分析中所占贡献率最大,最能体现淹水胁迫的耐受力的差异。聚类分析将41个早籼稻品种划分为强耐淹、中度耐淹和不耐淹3种类型,其中株两优829、株两优35、株两优08、株两优22、陵两优7108、陵两优722、五丰优157、五丰优286、优I2009、优I2058、温229为强耐淹品种,陆两优996、优I651等20份为中度耐淹品种;淦鑫203、中嘉早17等10份为较敏感型品种。【结论】筛选出来芽期耐淹能力较强的11个水稻品种,可为水稻品种选育及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两种通风模式下杭州地区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参数及其分布规律,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通风模式。【方法】选取杭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两种通风模式下育肥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早、中、晚3个不同时间点,进风口、舍中央和排风口3个不同位置的热环境参数、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持续监测1周。分析不同时间点和舍内不同位置对热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有害气体(氨气(NH3)和硫化氢(H2S))浓度的影响,并对两种模式下的热环境参数及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空气沉淀法收集舍内环境中的细菌,并对细菌进行培养及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育肥舍中细菌数量差异。【结果】两种通风模式下育肥舍相对湿度均低于国家标准,位置和各时间点对相对湿度影响不大,其中纵向通风舍内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两种通风模式舍内平均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中午温度显著高于早、晚(P<0.05),位置对纵向通风舍内温度影响较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为(1.09±0.42) m/s,符合国家标准且极显著高于横向通风模式(P<0.01),风速受舍内位置的影响,各时间点对其影响不大。两种通风模式下猪舍空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纵向通风舍内NH3和H2S浓度均显著低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各时间点H2S、NH3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不同位置对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影响较大,进风口位置有害气体浓度显著低于舍中央位置和排风口位置(P<0.05)。纵向通风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且显著低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结论】纵向通风模式下育肥舍内的总体环境优于横向通风模式,在本区域生产应用中,育肥舍的设计倾向于推广纵向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