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花椰菜霜霉病是影响其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类病害之一,为探究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花椰菜霜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对4个花椰菜品种(厦美80天、雪园80天、830-F、黄80天)进行人工接种,调查了3个生长时期、4个不同田间温湿环境条件处理下花椰菜的发病情况,分析霜霉病病情指数与温度、湿度、昼夜温差、积温和日照时数5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花椰菜霜霉病抗性的贡献率依次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变异幅度分别为77.52%~87.04%、12.33%~19.94%、0.63%~2.54%;黄80天具有较强的霜霉病抗性,可以作为抗性种质资源;花椰菜霜霉病与日均湿度、昼夜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度、积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显著关系。综上,低温和高湿环境会加剧花椰菜霜霉病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秋冬季注意保温、保持通风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水稻基因型94D-64是比较特殊的基因型,这是因为随着Pi浓度增加,根部和地上部As的浓度变化模式截然不同。随着Pi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Oryza sativaL.)基因型(94D-64)地下部As浓度降低,而地上部As浓度增加,为此采用水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水稻94D-64根部和地上部各种生理指标的应答模式是否与组织As浓度密切相关。将水稻幼苗在4个Pi(10、50、150和450μmol·L~(-1)KH_2PO_4)浓度和10μmol·L~(-1)Na_3AsO_4处理11d,结果表明,随着Pi浓度的增加,(1)根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而地上部MDA含量则增加;(2)根部K和As的外渗降低;(3)地上部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thiols,NPT)和CAT含量亦降低。这些指标与根部As浓度降低而地上部As浓度增加的现象相吻合,说明植物具有良好的抵御重金属伤害的应答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3.
任美  唐翔宇  耿春女  关卓  刘琛  鲜青松 《土壤》2020,52(5):978-986
以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氟苯尼考为目标抗生素,一方面,通过室内批量平衡实验研究施用生物炭(投加量0、2.145kg/m2和28.65kg/m2,经三年田间老化)对石灰性紫色土中抗生素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长20米、宽5米的坡耕地(6?)野外小区,开展面施2.145kg/m2生物炭和在坡底构建一定宽度(40cm)和深度(40cm)含28.65kg/m2生物炭可渗透反应土墙试验,研究两种不同生物炭施用方式对暴雨条件下抗生素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显著增强紫色土对抗生素的吸附与固持作用,其等温吸附和解吸行为均能被Freundlich方程较好地拟合;不论施炭与否,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都表现为非线性吸附,而对于K_ow值最低的氟苯尼考,生物炭的施用则为其引入了新的非线性吸附机制;耕作层面施生物炭能更有效地阻控抗生素向深层土壤的垂向淋失迁移; 在坡底修建生物炭可渗透反应土墙(顶端构筑为地埂-边沟)则能更大幅度地削减抗生素随地表径流的输出负荷,其中以对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最低的氟苯尼考的削减率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毒死蜱在红壤性水稻田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特征,通过室内批量平衡吸附实验、野外喷施试验与动态观测,研究了持续淹水和间歇淹水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水-水稻系统中毒死蜱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呈酸性的红壤性水稻土中易于淋失迁移至深层土壤(可达50 cm);白昼的高温导致表层土壤孔隙水中毒死蜱及其主要降解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浓度显著上升,而降雨事件促进两者向深层土壤迁移;水稻收获时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较高,且其剖面分布较为均匀;间歇淹水处理可使收获时水稻籽粒和茎秆中的毒死蜱残留量降低为持续淹水处理水稻相应部位的0.69倍和0.84倍。研究显示,红壤性水稻土壤中毒死蜱的淋溶作用较强,不同的灌溉方式对收获期水稻中毒死蜱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建设用地土壤指导限值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指导限值是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污染物浓度的指示值或警告值,可用于污染土地的风险管理和修复决策。根据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特征,利用英国的污染土地暴露评价(CLEA-UK)模型,针对住宅、娱乐、商业和工业用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制定了上海建设用地15种典型土壤污染指标的指导限值,阐述了土壤指导限值在上海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理和修复中的应用,也为建立和健全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60 d的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在水稻土-上覆水系统中的消解与转化规律。加药后,15、25℃和40℃条件下上覆水中毒死蜱均在前期快速消解,后期消解速率逐渐降低,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温度处理下上覆水中毒死蜱的半衰期DT50(0.70~1.01 d)和消解速率常数(0.688 8~0.985 2 d-1)差异较小。毒死蜱投加之后,易转化成3,5,6-三氯-2-吡啶醇(TCP),在上覆水中发生累积。转化受温度影响显著,经过60 d的培养,40℃时17.3%~25.5%的毒死蜱转化为TCP。表层(0~3 cm)土壤中毒死蜱的积累受温度影响显著,未灭菌处理在15、25℃和40℃下,表层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163.66、80.29 μmol·kg-1和34.95 μmol·kg-1,约为其初始投加含量的57.38%、28.15%和12.25%。总之,土壤-上覆水系统中,在第60 d时,投加的毒死蜱中仅0.39%~2.24%滞留在上覆水中,10.18%~58.32%迁移到土壤中,0.47%~25.53%降解为TCP存在于上覆水中。总体而言,毒死蜱在上覆水中的残留率较低,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且主要为表层土壤所吸附,温度与微生物对毒死蜱的消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美  程建华  唐翔宇  耿春女  刘琛  关卓  鲜青松 《土壤》2021,53(3):563-570
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的石灰性紫色土旱地的耕作层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和填装土柱穿透试验,研究了施用1%生物质炭及3年老化作用对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吸附和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拟合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曲线,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吸附常数KF值依次为:老化1%施炭土新鲜1%施炭土对照土;土柱出流液的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相对浓度峰值均表现为:老化1%施炭土新鲜1%施炭土对照土,说明生物质炭的添加能有效减少控制紫色土中抗生素的淋失迁移,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阻控效果较好;生物质炭老化3 a后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作用与阻控效果均有所提高,主要归因于土壤pH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