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436篇
  183篇
综合类   1338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680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浆结实期高温对稻米贮藏蛋白积累及其组分的影响,明确不同温氮处理组合下稻米贮藏蛋白合成积累过程与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间关系。 【方法】 以2个主栽常规晚粳品种(秀水134和秀水09)为材料,利用盆栽土培试验,在水稻穗分化期设低氮(每盆0.5 g尿素)和高氮(每盆2.0 g尿素)2个氮水平,继而通过在水稻灌浆结实期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设置高温(日均温度30℃,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34℃和26℃)和常温(日均温度23℃,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26℃和20℃),构成低氮-常温(LN-NT)、低氮-高温(LN-HT)、高氮-常温(HN-NT)、高氮-高温(HN-HT)4个处理组合,并结合水稻籽粒灌浆不同时期取样,探讨氮素穗肥对水稻高温灌浆过程贮藏蛋白积累和主要蛋白组分含量影响及其与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间关系。 【结果】 氮素穗肥和灌浆期高温均会导致稻米粗蛋白相对含量上升,但在高温处理下单位籽粒中粗蛋白的绝对量却呈降低趋势,以13 kD醇溶蛋白亚基组分在高温处理下的下降幅度最大,从而引起籽粒谷蛋白/醇溶蛋白质比值的上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编码水稻13 kD醇溶蛋白合成基因(Pro13, Pro14Pro17)在高温处理下的下调表达所致。与之相比,增施氮素穗肥(HN-NT和HN-HT)在引起稻米粗蛋白相对含量提升的同时,单位籽粒中的粗蛋白总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但对贮藏蛋白谷/醇比的影响不明显,且谷蛋白组分中的37 kD酸性亚基和22 kD碱性亚基在不同氮处理水平下的相对比例也基本保持稳定;氮素穗肥可增强灌浆籽粒中的谷氨酰胺合酶(G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但HN-HT处理下的籽粒GS、GOT和GPT活性显著低于HN-NT处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中后期籽粒器官中的氮转运代谢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灌浆期高温均可引起稻米整精米率的明显下降和垩白度的显著上升,但HN-HT处理的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水平、整精米率却高于LN-HT处理,且前者的稻米垩白度显著低于后者,氮素穗肥不足加剧了高温胁迫对千粒重、结实率、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负面影响。 【结论】 氮素穗肥对水稻高温灌浆过程贮藏蛋白合成积累起重要调节作用,增施氮素穗肥虽然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质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导致稻米贮藏蛋白相对量与绝对量增加,但对于高温灌浆下13kD醇溶蛋白亚基合成及其组分含量下降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有利于维持贮藏蛋白谷/醇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SWAT模型的衢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衢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流域植被、气候、土壤、水文和地图资料,基于ArcGIS 10.3平台建立了衢江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月径流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大于0.83,纳什系数(Ens)大于0.69,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衢江流域径流过程。2000—2015年衢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农地为主,二者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8%,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合计不足2%;研究时段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幅较小。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情景下月径流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径流量比2000年增加0.27%,水量平衡各分量在四期土地利用情景下差值为1.1~3.8mm。不同情景模拟分析发现,流域内草地面积较小,草地转化为林地对地表径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较小,而农地全部转化为林地,地表径流比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减少15.0%,同时深层水分渗漏增加5.7%。因此,2000—2015年土地利用方式的微小变化不会显著影响衢江流域径流和水量平衡,研究区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将进一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深层水分渗漏,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加味珠蓼散对鸡腹泻的防治作用,以便为加味珠蓼散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将100羽2日龄海兰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0羽,进行治疗试验。各组蛋鸡适应性饲养3d后,均用O2型大肠杆菌腹腔注射致泻,出现腹泻症状后,取泻粪检测病原,A、B、C组分别用治疗低(0.05 mL/羽)、中(0.1 mL/羽)、高(0.2 mL/羽)剂量加味珠蓼散灌服治疗,D组用对照药物氟苯尼考组(1.5 mg/羽)灌服治疗、E组不治疗作为空白对照,记录各组雏鸡的腹泻情况,计算有效率和治愈率。另取2日龄海兰蛋鸡5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10羽,进行预防试验。各组蛋鸡适应性饲养3d后,Ⅰ、Ⅱ、Ⅲ组分别用预防低(0.025mL/羽)、中(0.05mL/羽)、高(0.1mL/羽)剂量加味珠蓼散灌服,1次/d,连续灌服7d,Ⅳ组用对照药物氟苯尼考组(0.75mg/羽)灌服,1次/d,连续灌服7d,Ⅴ组不给药作为空白对照,各组雏鸡均用O2型大肠杆菌腹腔注射致泻,观察并记录各组的发病、死亡及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治疗试验中,各剂量的加味珠蓼散和对照药物均对大肠杆菌腹泻具有治疗作用,且有效率和治愈率均表现为:C组B组D组A组,而E组腹泻无明显改善;预防试验中,O2型大肠杆菌腹腔注射24h后,Ⅰ~Ⅴ组的保护率分别为40%、60%、100%、40%和0%。研究表明:加味珠蓼散对雏鸡大肠杆菌腹泻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高、中剂量时优于氟苯尼考。  相似文献   
4.
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  相似文献   
5.
【目的】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研究合理可行的耕作技术和培肥措施,为提高产量和实现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7年,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盐碱土上,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连续进行了4年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夏季旋耕15 cm (R)和旋耕后再深松35 cm处理(S);副区为冬季秸秆还田量,设秸秆半量还田(3350 kg/hm^2,B)和秸秆全量还田(6700kg/hm^2,Q)两个用量,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所有处理的养分总量保持一致。开花后每隔10天取样1次,直到收获期,测定植株干物质和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玉米小口期、开花期及收获期,取0-100 cm土层样品,每10 cm为一层,测定了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结果】各生育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两个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与秸秆半量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开花期前干物质量较少,但在开花期时,已经开始赶超秸秆半量还田的处理。在收获期,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干物质量,4年中的提高幅度为8.6%~9.7%,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优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P <0.05)。4年干物质积累量,SQ处理平均比SB、RQ和RB分别提高2.5%~7.3%、1.6%~4.2%和7.6%~20.3%。深松与秸秆全量还田有明显的正耦合作用,秸秆全量还田与深松耕作相结合有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 <0.05)。相同耕作方式下,4年中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平均硝态氮含量在小口期低于秸秆半量还田,在开花期显著高于秸秆半量还田,但在收获期又显著低于秸秆半量还田的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平均降低17.9%(P <0.05)。在4年中深松耕作处理的0-100 cm平均硝态氮累积量比旋耕处理的显著降低8.9%。【结论】在供试盐碱地土壤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结合浅旋耕后再深松的效果最好,可提高玉米产量,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分别于烟苗移栽后25、50、75 d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研究施用氰氨化钙、生物炭和微生物肥+饼肥3种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微生物肥+饼肥的土壤速效钾较对照分别提高31.80%和12.52%,施用氰氨化钙的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7.30%和2.01%;烟苗移栽后75 d,施用改良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11.79%~15.38%、19.10%~25.14%,施用氰氨化钙的最高,生物炭的最低;施用改良剂土壤的中性磷酸酶较对照提高6.96%~14.96%,施用微生物肥+饼肥的最高,施用氰氨化钙的最低。从综合效果来看,施用生物炭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8.
正《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农用地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建设用地标准》),将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7月3日,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项新标准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这名负责人介绍,《农用地标准》针对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关系复杂的特点,根据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将农用地  相似文献   
9.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高热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生猪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猪高热病多发于育成猪与母猪,其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一些病猪会出现皮肤发红发紫现象。本文将对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猪高热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分析,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农业发展的成就、问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