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运用直接市场评价法和间接市场评价法对免耕抛秧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免耕抛秧不养鸭种植模式、翻耕抛秧不养鸭种植模式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功能、调节大气功能、节水功能、涵养水源功能、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等价值进行了货币化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 080.28元/hm2,比免耕抛秧不养鸭高54.83%,比翻耕抛秧不养鸭高73.92%.免耕抛秧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物质生产功能价值为10 198.70元/hm2,调节大气功能价值为9 521.92元/hm2,节水功能价值为871元/hm2,营养物质保持功能价值为847.33元/hm2,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为641.33元/hm2.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专利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自觉地、主动地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四新”(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和其他种种条件,促进专利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谋取最大经济利益,从而谋求企业长期生存、不断发展而制定的一种长远规划和整体谋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由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就越来越严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关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已成为当今环境与旅游的重点之一。微生物是生物圈的三大成员之一,也是土壤圈、水圈的活跃成员。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物质转化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个重要而丰富的基因库,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土壤微生物的平衡发展也是预防植物病害发生的基础。由于有机质转化所需能量的90%以上来自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土壤微生物活度总量是土壤-植物体系中有机质转化的较好指标。土壤质地、肥力及植被等都直接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多样性。国内外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对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状、植物多样性、景观、土壤流失及动物多样性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米的标准化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大米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稻谷年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0%。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及品质的提升,大米已成为我国大宗作物产品中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我国加入WTO后,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质量安全标准的挑战,要使我国更多的稻米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对优质稻米产品的生产实施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稻米产品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人们对稻米产品日益增长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化、安全化的需求,推动我国稻米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棚蔬菜热害、寒害、冻害是常见的3种因温度不宜而造成的生理性病害.这3种温害(下称),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产品的质量、农民的收入和蔬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分析"太行山道路"、"科技大篷车"、"专家大院"三种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认为高等院校农业推广模式在运作机制上较好地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管理体制上各高校也创建了自身的特色。同时,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工程的实践内容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其实践成效,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在运作机制、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上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稻草还田对晚稻土有机氮素转化生物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当年晚稻土壤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氨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年晚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大体上都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活性呈前期增加、中期减少、后期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土壤氨化作用强度一直呈下降态势。经过分析评价发现,在晚稻栽培时,以早稻秸秆2500~5000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经过稻草翻耕还田后,稻田土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实验来看,33%和67%稻草还田较0%和100%稻草还田更能改善稻田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