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及推荐施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开展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花生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以求出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少施或缺施肥料对花生的长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明显促进花生生长。在中等肥力情况下,最佳施用量为N 108.8 kg/hm2、P2O5 116.4 kg/hm2、K2O 131.3 kg/hm2。分析结果能为花生栽培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和花生田土壤的培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安县花生土壤多为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耕层浅薄,质地偏砂,剖面发育不完整,水、肥、气、热资源有限,土壤养分缺乏.应充分利用坡改梯、深翻改土、发展灌溉、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提高地力水平,达到花生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红安县花生“2+x”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获得花生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花生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砂质土壤常处于不保水、不保肥、不保收的“三不保”状态,而湖北省红安县土壤砂质化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瓶颈之一,因此砂质土壤的改良尤为重要。文章分析砂质土壤对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结合砂质土壤特性,认为通过用、养、改5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合理利用砂质土壤特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湖北省红安县水田区适宜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方法]通过对小麦秸秆还田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研究出一套水田有机质提升的技术措施。[结果]在N、P、K(纯N 198 kg/hm2,纯P2O560 kg/hm2,纯K2O 60 kg/hm2)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适宜量为6 000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6 900 kg/hm2,土壤有机质提升贡献最大。[结论]研究结果为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以提升土壤有机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花生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北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N、P、K和B肥)为辅的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全程化控、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在科学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旱地地膜花生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4 762.5 kg.比常规露地栽培平均产量每公顷增加1657.5kg,增幅达53.40/0,且含油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花生叶斑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叶斑病是花生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使用防效较高的金极冠、升氏等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红安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本县花生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花生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认识红安县土壤发生特性、分布和生产力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分类,将土壤群体中具有共同特性和生产特征的土壤组合划分为各种土壤区。,根据红安县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地区的改良方向和增产途径为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林、牧各业,合理安排生产,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土壤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中,从历史资料中提取准确的、详细的土壤—环境关系对于土壤图的更新和修正十分重要。从传统土壤图中提取土壤类型并从地形数据中提取环境参数,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土壤—环境关系,并进行推理制图和精度验证。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华家河镇滠水河流域为例,首先选取成土母质和基于地形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度、坡向等7个环境因子;然后利用频率分布原理得到包含土壤类型与环境因子信息的典型样本数据1 410个;采用See5.0决策树方法进行空间数据挖掘,建立土壤—环境关系;将其导入So LIM中进行推理制图;最后利用270个实地采样点验证所得土壤图的精度。土壤图的精度提高了约11%,证明了本研究方法对土壤类型和空间分布推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