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地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土壤侵蚀的机制、强度和空间分异,预测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形相对高差、坡度、沟壑密度与年土壤侵蚀量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据此可建立地表形态各要素与年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从地貌空间结构特征预测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碳酸盐岩区域的侵蚀速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通过对流域水化学组分矿化学平衡计算,揭示了贵州碳酸岩区域侵蚀以化学侵蚀为主,物理蚀为次,研究区红枫湖流流总侵蚀速率为0.02g/(cm^2.a),即约0.08mm/a,其中化学侵蚀占4/5,而物理侵蚀仅占1/5,碳酸盐岩区域物理侵蚀速度虽小,但却导致区域土层处于负增长状态,促使岩体裸露,石山荒漠化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3.
由于淡水资源缺乏,湖泊污染严重,目前世界范围内面临水危机问题,污废水处理和二次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传统污废水处理技术落后,很难彻底进行处理和避免二次污染,介绍了几种高科技绿色水质净化技术,指出开发和利用绿色除污技术是保障水质安全、有效缓解水危机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宇宙线散落核素7Be具稳定的物质来源和53.3天的半衰期,提供了示踪环境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必要条件;其在土粒中主要存在于Fe-Mn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相,适应于季节性微粒迁移示踪;它在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提供了示踪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充分条件。7Be在表土层中的累计值、表观比活度、最大渗透深度及相对侵蚀(或堆积)速率是土粒迁移的示踪参数。  相似文献   
6.
世界主要国家土壤调查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世纪末100多年以来各国实施的土壤调查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土壤分类调查、农田土壤基础地力调查与评价、科学施肥与耕地保育所需农田化学性状采样调查和以土壤环境质量为主题的调查。土壤分类调查是近代各国最早开展,也是在全球最广泛实施的土壤调查,主要目的是弄清成土过程导致的土壤资源类别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由于自然条件下成土过程可达数万年,分类调查的主要产出——土壤图和各类土壤典型剖面理化性状表,具有很长的时效性,广泛用于各研究领域。各发达国家在20世纪完成全国性分类调查之后,未再进行新的、全国性的土壤分类调查。中国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通过较高密度地面采样完成的大比例尺土壤图和与之匹配的10余万个典型剖面数据表,精度和指标丰富度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分类调查成果,可供科学界和各行业长久使用。在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的中欧国家,为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农民对更方便、好懂的农田土壤质量指标的需求,20世纪中叶以来,通过高密度地面采样,进行了农田土壤基础地力调查与评价,为每个田块建立了具有官方认证性质的农田土壤百分价指标和基础地力底档。这一调查结果广泛用于土地与农田管理、税收、农业补贴、农田租赁、交易、借贷、保险等行业,成为各行业不可缺少的农田土壤质量百年基础数据。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中欧国家更少,但至今农地管理中土壤质量信息短缺,难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合并管理,需要探索与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田基础地力调查、评价方法与运行机制,为每个田块建立精准、可靠、科学、可长期使用的基础地力底档。对施肥推荐及耕地保育所需农田化学性状采样调查的总结显示,发达国家已将该类调查纳入科学施肥和耕地保育技术支撑体系。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构建并保障技术支撑体系运行,比开展全国性农田土壤养分普查更为重要。多年来,中国土壤肥料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农民田间应用的全链条中,应用技术与农技推广两个环节比较薄弱。中国至今尚未发布适合各地农民田间应用的分区、分类、量化科学施肥与耕地保育技术指标,也缺少能对农民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智能化手段。在占中国作物总播种面积 23.6%的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农田上,农民过量施肥情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农民经济效益,并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弥补技术支撑体系中的短板成为合理施肥和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20世纪末以来,为了解土壤和环境污染与变化,科学制定控制对策和检验控制效率,各国陆续启动了环境主题的土壤调查。随着3S和大数据技术发展,新的土壤调查普遍采用数字土壤制图方法替代传统人工制图。而准确界定调查目标,全面了解与调查目标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可用的相关基础图件和辅助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地面采样原则、采样密度、采样土层深度、需要采集的其他辅助信息,是未来科学实施各类土壤调查的关键,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