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链孢囊菌利用纤维素形成菌体及其碱提取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液体摇床振荡培养实验,获得了链孢囊菌降解纤维素形成的菌体,采用元素组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初步研究其化学结构和碱提取组分碳的分配状况,旨在探索链孢囊菌降解纤维素后是否能形成腐殖质及其碱提取组分是否为腐殖质组分。结果表明:(1)链孢囊菌降解纤维素后形成的菌体各组分碳量的分配主要集中于"水溶性组分"与"碱溶酸不溶组分"(相当于类胡敏酸),"碱溶酸溶组分"(相当于类富里酸)最少,培养后期(38~60 d)各组分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形成"碱溶酸溶组分"后转化为"碱溶酸不溶组分"的速率减慢;(2)接种链孢囊菌后,培养初期(7~28 d),菌体C含量、H/C、O+S/C、放热高/中比,均呈现不规律的动态变化,培养后期(38~60 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缩合程度升高,氧化程度降低,芳香性增强;(3)菌体(60 d)的H/C、O+S/C均高于黑土胡敏酸(HA),而菌体的C含量、放热高/中比均低于黑土胡敏酸(HA),且分子结构较黑土胡敏酸(HA)简单。  相似文献   
2.
纯培养条件下蓝细菌形成腐殖物质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艳  窦森  尹显宝  田相玲 《土壤学报》2016,53(6):1452-1463
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初步研究了纯培养条件下水华鱼腥藻(一种常见蓝细菌)不同生长期的菌体和胞外代谢物以及作为唯一基质形成的菌体混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蓝细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均没有1 720 cm-1峰。2 926/1 650比值显示,水华鱼腥藻对数生长期与衰亡后期的菌体芳香物质含量高,复杂度与土壤富里酸接近,但低于土壤胡敏酸;微生物处理能使菌体混合物具有更多芳香族物质,但1 530 cm-1峰消失,表明部分C=C及氨基酸类物质被分解。相对于土壤腐殖物质,水华鱼腥藻菌体的H/C比值及(O+S)/C比值均较大,即缩合度较低而氧化度较高;经微生物处理后,其缩合度进一步降低,氧化度升高。总之,本实验条件下蓝细菌自发形成腐殖物质的可能性较低,且其作为唯一基质在其他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菌体混合物与土壤腐殖物质在结构上存在差距,但从蓝细菌的组成与结构上看,其可为腐殖物质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该结果为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研究与起源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