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2篇
综合类   2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省境内人工干扰较少的都柳江为研究对象,对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中底质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都柳江不同河段底质中酶活性的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过氧化氢酶活性沙(砾)滩〉急流〉深潭,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都是深潭〉急流〉沙(砾)滩,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深潭和急流中的最大值都在下游,沙(砾)滩的最大值在中游,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在上游,而脱氢酶活性在深潭和急流的最大值都在中游,在沙(砾)滩中的最大值在下游。(2)都柳江的河道形态结构因子与深潭中底质酶活性有一定关系,而与急流和沙(砾)滩中底质酶活性的关系不明显。(3)急流和深潭中的氮素水平与底质中的酶活性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与脲酶活性的关系尤为突出;磷素水平与底质中酶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电导率和COD与底质酶活性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溶解氧与急流中的过氧化氢酶有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河道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树种枯落叶的持水性能,为喀斯特地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了喀斯特50种阔叶树种不同特征枯落叶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除纸质叶片外,其余特征枯落叶的最大持水率均以半分解状态大于未分解状态,纸质、有表皮毛叶片未分解与半分解状态最大持水率的差异不显著,革质、无表皮毛则差异显著.2)平均最大持水率大小顺序为纸质叶片(340.77%)>有表皮毛(292.27%)>无表皮毛(249.73%)>革质(229.46%).3)未分解与半分解枯落叶持水量在0~2 h增加最快,2~6 h增加缓慢,6h后趋于稳定,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4)枯落叶吸水速率在前0.25h最大,1h左右时明显减缓,4h后趋于稳定,与浸水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5)枯落叶最大持水率大于300%的多为纸质和具有柔毛的枯落叶,小于200%的几乎全为革质枯落叶.结论: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叶片为纸质和具有柔毛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充分发挥其持水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广泛分布有大面积的岩溶,由于岩溶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加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岩溶地区大面积的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现象。西南地区石漠化、西北地区沙漠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被称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三大环境灾害。本文介绍了石漠化的含义、西南石漠化概况、石漠化研究历史、石漠化分类、石漠化形成机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内容,并展望未来石漠化及其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分析了红枫湖流域景观的总体格局及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流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景观形状差异性大、破碎度高,景观优势度低,水系为明显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6.
不同降雨强度中度石漠化地区氮、磷、钾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了中度石漠化山地N、P、K流失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N、P、K流失浓度,K>N>P,且径流中N和K的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流失没有明显下降.随着降雨历时,径流中的N、K浓度波动性较小,而P波动性较大.不同雨强,营养元素间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油用牡丹的水分来源与用水策略,为合理种植、推广发展油用牡丹,提高牡丹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生长年份的2种油用牡丹为研究材料,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探究其在春秋2个季节的水分来源。[结果]①由于根系更加发达,成年期油用牡丹的用水策略比幼年期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性。春(旱)季,2种年龄油用牡丹都主要利用0—20 cm表层土壤水,但成年期(70.7%)比幼年期(61.8%)对水分的利用率更高。秋(雨)季,表层土壤含水量过高,成年期油用牡丹较幼年期则更趋向吸收深层土壤水分;②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油用牡丹吸收的不同来源水分的贡献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知贡献率越高的土层含水量越低。[结论]在黄土高原春秋2个季节,油用牡丹均倾向于吸收含水量较低土层水分,证明了其耐旱不耐涝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GIS软件,根据浙江省富阳市胥口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和范围进行确定,得出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分析其坡度、土壤、水分条件等因子,并对其耕地后备资源做宜耕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是一种容易产生水力侵蚀的土壤类型,了解不同土地利用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可为贵州高原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习水县紫色土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紫色土的抗蚀性.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类、团聚体类和有机胶体类因子等3个主成分因子能够全面反映土壤抗蚀性能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针叶林>疏幼林>梯坪地>阔叶林>坡耕地>水田>荒山.人类干扰会影响紫色土土壤抗蚀性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的淋溶过程,以具有代表性的、封闭的大冲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状土柱试验,模拟806.4mm降雨量对其氮素淋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总氮、硝态氮和氨态氮淋溶总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菜园地>坡耕地>梯平地>水稻田>杉木林地>混交林地>疏林地、菜园地>梯平地>坡耕地>疏林地>水稻田>杉木林地>混交林地和菜园地>杉木林地>疏林地>梯平地>水稻田>混交林地>坡耕地,其淋溶量的空间变异以坡耕地最大,水稻田最小。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淋溶的因素有水解氮、全氮、自然含水量、比重、无定形铁和全钾等。结论:菜园地的氮素淋溶总量高于其他利用类型土壤,因此,在进行蔬菜种植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氮素淋溶损失造成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