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7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生产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引起全人类的极大关注,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农业方面,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作物品质下降威胁着农业的健康发展,于是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消费需求也正在向绿色食品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制可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的微生物肥料已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已经面市的几个产品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开发,但必…  相似文献   
2.
利用开封沙区光热水肥资源,通过不同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简介了早熟西瓜、无籽西瓜、蔬菜、花生等主要作物栽培模式的布局、介入方式及栽培技术,并对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评估,该区传统的小麦花生轮作制2年生产投入0.867万元/hm^2,收入1.926万元/hm^2,净赢利1.059万元/hm^2,而采用该模式栽培2年生产投入1.374万元/hm^2,收入5.31万元/hm^2,净赢利3.936万元/hm^2,比传统模式经济效益提高271.7%。  相似文献   
3.
小麦套作玉米花生种植制氮肥周年平衡施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双佳值法对砂质潮土小麦套作玉米和花生种植制N肥周年施用量及作物之间分配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植制周年N肥最佳施用量为311.1kg/hm^2,3种作物间适宜分配比例为33.7:35.1:31.2,即单位自然面积各作物施N量分别为小麦104.8kg/hm^2、玉米27.3kg/hm^2、花生72.8kg/hm^2,单位自然面积周年施肥量为204.9kg/hm^2。该施肥用量比单作常规周年施肥量减少29.9%,但小麦、玉米、花生及总产量分别增产9.3%、3.7%、4.8%和6.3%。  相似文献   
4.
选用分属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酰氨醇类、大环内脂类和抗分枝杆菌类等6类抗生素中的 7个抗生素品种 ,对从不同类型土壤中分离纯化的 9株固氮、解磷钾菌株进行抗药试验 ,发现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找出了各菌株敏感抗生素的品种及敏感浓度 ,以便从抗生素的角度筛选融合子检出用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兼具固氮、解磷功能菌株固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 9株兼具固N、解P功能菌株在无N、N源充足不同P源条件和混合培养时菌株固N特性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在无N培养基上均有固N活性 ,但固N量差异较大 ,菌株“N5 1”固N量最高达 5 5 .4mg/kg ,为固N量最低菌株“K10 2”的 3.1倍。在以Ca3 (PO4) 2 作P源、培养液N素供应充足时“K10 2”和“N17”菌株仍有较高固N能力 ,培养 3d后培养液全N含量增幅达 5 5 .2 % ;“N11”、“N12”和“P14 2”菌株固N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全N含量增加30 %左右 ;“K16”菌株培养液全N含量略有增加 ,“N5 1”、“N13 1”和“K3”菌株则导致N的挥发损失。以磷矿粉作P源可使该过程逆转。在Ca3 (PO4) 2 P源培养基上混合培养能有效降低“N5 1”、“N13 1”和“K3”菌株单独培养时所造成的N损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重庆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解磷、钾菌株砂培效能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无机磷、硅酸盐 2种选择性培养基 ,从河南省不同土类及丘陵自然土壤中 ,分离菌株1 3株 ,通过各菌株在上述 2种培养基上的直观表现 ,定性判断菌株的解磷钾能力 ;将菌株进行砂培试验 ,去离子水浸提 ,测定上清液速效及全磷钾含量 ,获得菌株解磷钾能力的定量数据。结果表明 ,菌株的解磷钾能力不能仅从菌落及透明圈大小判断 ,不同菌株释放到土体环境的速效性磷钾和保存于细胞中的缓效磷钾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从河南省不同土类中利用Ashby培养基分离纯化出发菌 1 3株 ,分别接种于无机磷培养基、硅酸盐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 ,通过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色泽、形状、是否产气导致培养基开裂、在无机磷培养基上有无透明圈等现象 ,找出每个菌株不同于其他菌株的典型特征 ,从而确认供试菌株为不同的菌株 ,这是对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前必须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后续研究中出现针对相同菌株的重复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薛毅芳  王永歧 《食用菌》2003,25(1):35-36
菌菜间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地高效利用技术之一。菌丝的整个生长过程需要吸进氧气 ,呼出CO2 ,而这一过程和蔬菜的光合作用正好相反 ,菌丝的生长可以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CO2 ,培养料释放于土壤的养分、抗菌素和少量的生长激素 ,有利于刺激蔬菜根系的生长 ,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有效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有效途径。现简要介绍几种菌菜间作技术。1 夏豆角间作木耳 夏豆角 5月下旬直播 ,株距 2 0cm ,宽窄行分布 ,窄行 4 0cm ,宽行 80cm。 5月上旬制木耳栽培袋 ,6月中旬菌丝长满袋后 ,将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